第30部分 (第1/4頁)
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部作品。影片以真人真事為藍本,描述了美國傳奇喜劇藝人安迪·考夫曼的生命故事。考夫曼被人們譽為是“一個真正的表演藝術家,一個角力運動家,一個喜劇演員,一個民謠歌手……”他於1984年死於肺癌。年僅35歲。在拍這部戲的12個月期間,金·凱瑞完全成了考夫曼的化身。從電影開拍起,他不準別人叫他本名,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要叫他安迪,並親自拜會考夫曼的父母。影片上映之後,連考夫曼的父母都嘖嘖稱奇地說:“我們好像看到自己的兒子又再度復活了!”
《恐怖分子》是中國臺灣導演楊德昌第一部獲得廣泛國際聲譽的作品,也是《楚門的世界》的同類影片,它先後榮獲1987年英國國家電影獎、畢沙洛影展最佳導演獎、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和亞洲影展最佳編劇獎。影片以醫生李立中由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到最後家庭破裂為主線,見證了生命的脆弱,展現了人由脆弱到達極限直至崩潰的完整過程。這部電影運用線索追蹤式的敘事手法,在故事的發展當中加進了非常強的懸念感,隨著懸念的不斷解除,人生的軟弱被逼到人所能夠承受的極限。是繼續軟弱下去?還是向軟弱發出反抗?成為主人公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四十六、搏擊俱樂部
一則極具顛覆性質的社會生活寓言
一幕以死亡為主題的黑色喜劇
一部具有社會警示作用的電影,兼具強烈的世紀末情緒和濃厚的無政府主義色彩
1999年出品
導 演:大衛·芬奇
主 演:布拉德·皮特 愛德華·諾頓 海倫娜·邦威·卡特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社會問題片的代表作之一
另類電影的巔峰之作
在影片《搏擊俱樂部》裡,一批被現代生活方式麻木了內心的人認為自己是失掉了人性和感覺的社會的犧牲品,他們痛恨物慾橫流的社會現實,但同時又無能為力,於是他們認為恢復個性觀念的惟一方法就是返回到最原始、最野蠻的痛苦和暴力的本能中。對於這些參加“搏擊俱樂部”的人來講,“俱樂部”取代了宗教與疾病治療團體所起的慰藉寄託與釋壓作用,搏擊是對精力、壓抑、無由來的恐懼的發洩,除此之外還可以在集體之內忘卻孤獨並找回男性尊嚴,於是他們對搏擊表現出了宗教般的狂想……
《搏擊俱樂部》既有對現代人精神與心理的真誠關注,又延續了以暴力反抗舊有價值體制束縛的主題。可以說,這是一部揭示“人性本惡”的影片,其中對叛逆和革命的張揚既是一種煽動也是一種警醒,然而讓影片具有深層社會意義的是,它揭示黑暗正是為了抵擋黑暗,與以往的社會片相比,影片的主題更開放,更放鬆,更具有時代感。總之,影片自身所帶有的一種不可言傳的魔幻性與自我消解意味使它成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世紀末的現代啟示錄。
神秘性無所不在,我們都喜歡那種能夠全知全能的感覺,對這種感覺的喜好造就了不少科學家與私家偵探。電影能夠像磁鐵般吸引人的也就是這種神秘性,不過去探究最終的解答是徒勞無功的,有時我們似乎找到了某些線索,但它馬上又會通向另一項待解的秘密……我就是喜愛(在電影中摸索)這種神秘性。
——本片導演 大衛·芬奇
顯然電影反映了我們生存的目的,一些好與壞的事情。問題是藝術與生命,兩者當中存有象徵意義,我們處在暴力之中,不由你逃避。此片並不單講暴力,不是打人那樣簡單,它所傳達的意思是說那是一種連線,一個方向和一些感覺。
——本片主演 布拉德·皮特
看電影其實就是在黑暗中窺視。大衛·芬奇能夠把我們給嘲弄了,說明他很善於把握人的心理。有誰不喜歡走進別人的內心深處呢?影片中所描述的失眠、無聊、精神分裂或者人格分裂為我們瞭解自己提供了最好的範本,我們能從別人的眼裡發現自己正常或者不正常。但儘管受了大衛的嘲弄,在影片結束之時我們仍可大鬆一口氣——畢竟自己還沒分裂出去,還過了一把窺視的癮。
——網友 阿榕
《搏擊俱樂部》中現實的暴力描寫以及含糊的敘述方式使評論界對它譭譽參半,但我認為不能因為它表現手段的反叛而否定它主題存在的價值,畢竟,影片中所表現的“人的存在方式”是一個永恆的命題。
——網友 tysor
傑克是一個大汽車公司的職員,也是一個充滿著中年危機意識的人,他非常憎恨自己的生活和周圍的一切,再加上患有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