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洎並非李治的心腹,確切的說,他曾經是魏王黨的人。在太子被罷黜之後,劉洎和岑文字都曾經火速的建議李世民改立李泰為太子,但最後失敗。李世民是個鐵腕的人,當決定把李泰放到地方上時,曾經明顯投靠過李泰的人都受到了清洗。不過很快李世民就發現這樣下去不可能,畢竟新的太子還需要人輔佐,李承乾和李泰都把朝中大部分人籠絡完了,要真算賬就導致新太子無人可用,所以最後也就睜隻眼閉隻眼的放過了其中一撥人,將著他們敲打過後,重新填充到了李治的班子裡。
這裡面的人,便有劉洎,馬周,以及岑文字。在著三人中,馬周雖然是諫臣,但很有眼色,十分低調,所以並不引人注意。岑文字是因為李世民太愛其才,所以不得不被人矚目,因此心裡頭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實際上李治懷疑他這次死掉,或許就跟憂慮甚重有關係。畢竟跟著別人相比,他還有個愛闖禍的弟弟,要抓住他的小辮子真是太容易了。不過他這次死倒很是時候,太宗對他的感情,不用想就知道會移植到他弟弟身上去,於是只要不謀反,估計這輩子也不用發愁了。
兩個同伴都是這樣,便由不得劉洎不心驚了,他這個人性子直,而且頗有些不會看人眼色,經常會不知不覺的將人得罪。例如李世民曾經跟被他譽為“小鳥依人”的禇遂良商量,你自然作為史官,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你會不會記錄下去?這種表現風骨的時候,禇遂良當然不會放過,義正言辭的表示自己會如實記錄。這個時候人家君臣打情罵俏,原本是沒劉洎什麼事的,可是劉洎偏偏插了句話,說就算禇遂良不記,天下人也會記著。這句話可好,一下子就得罪了禇遂良,感情他有沒有風骨完全不重要了,反正眾人都會記錄麼,他記錄也顯不出有什麼特別了。
如果這種事只是發生一次兩次也就罷了,可是偏偏卻常常發生。劉洎也知道自己這毛病,一直在努力補救,可他在這方面缺乏天賦,越補救越出錯,一不留神就會用力過度。他曾經為了表達自己對於皇帝的忠心,當李世民拿飛白賞賜別人的時候,努力上前搶,結果一腳就踏在御床上了,於是被人參一本,說僭越犯上。這次李世民遠征朝鮮,留著他輔佐李治,教他小心。結果他頭腦一熱,直接就拍著胸脯說道陛下一切都交給我你就放心吧,有人敢謀反我就殺了他。他這話聽得李世民都懵了,就算是有人謀反,你有什麼權利殺了他?這事兒是我說了算啊,就算我不在,還有我兒子呢。你只是個家僕,有幫主家做決定的麼?!
雖然這種種事蹟,皇帝都以他粗疏耿介原諒了他,但是心裡頭還是記了筆小黑賬,所以劉洎越發的不安了起來,更想做點什麼事來討好下皇帝,或者太子?
抱著這個心態,劉洎這幾個月可沒少在李治面前轉悠。李治對他本來是沒有惡感的,雖然劉洎曾經是李泰的人,可這又怎麼樣?他將來可是為君的,連這點度量都沒有,將來還怎麼用人啊。可以這麼說,在親王的時候,臣子們還可以分為順己和逆己的,但是等到為君,那麼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如果你先入為主的將著一大批人排除在可用之外,那你還能用誰?
李世民用人從來是不分陣營的,有前朝宗室,有隋朝重臣,有建成太子的舊屬,只要才華,紛紛授予重任。李治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也以此要求自己,所以不客氣的說,他沒那麼小家子氣,大唐的朝堂上,還不至於容不下那幾個異己。
但是李治沒有惡感,架不住劉洎自己作死。沒有眼色這個問題很讓人頭疼,劉洎怎麼都是皇帝的臣子,李治就想要拉攏他,也不可能明目張膽,就像是這次他跟許多人打好關係時,都是眉來眼去的有個意思就夠了。說實話,這裡面做的最好的,竟然是李績這個武將,而劉洎這個文臣則是木訥的讓人髮指。李治跟著他接觸了兩次之後,便堅決跟他劃清界限,只求著將來不要被他害死。
不過不管怎麼樣,劉洎這種“熱情”的態度卻是被李治給看在眼裡了,這個時候,他忽然發現劉洎很可以用。
他這種急於立功卻又不知道如何去做的人,最適合拿來當槍使了。
李治心裡頭打定主意,便攔下了劉洎,閒聊幾句之後,只說自己擔憂父親,不知道為何父親行至定州卻又忽然駐紮,是否覺得自己之前做的不夠好。
劉洎聽著李治這麼一擔心,立刻覺得一條金光閃閃的大道在著面前鋪陳開了,於是當下就勸著李治說道,“殿下不必擔憂,陛下待殿下舐犢情深,縱有不快,也定然是小人誣陷所致,待臣前去查探一番,若有嫌隙,定然竭力為殿下說項。”
“那就有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