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包軟白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一定要伺候好了……”
“我知道的,叔,我這不還要和他們找機會親近嗎?你去忙你的吧,他們應該不會為難你了!”許白點點頭,催促著他們離開。
一陣忙亂,等到只剩下他們幾個人在巡檢司的大堂裡坐著的時候,已經是好一陣之後的事情了。
“那巡檢一直藉口辦事遲遲沒有回來,不會有什麼變故吧!”
“他若是捨得巡檢這個位置,他就折騰吧!”齊武的笑容又回到了臉上:“這區區一個巡檢,一年弄個一兩萬兩銀子,也不是難事,放心,他覺得不會有什麼別的想法的!”
“錦衣衛那邊呢,若是以後針對你,會不會也有麻煩!”許白認真的問道,這是他關心的事情,他可不想為了這點小事,讓齊武招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都鹽運使司的判官,不客氣的說,這已經是許白見過的最大的官兒了,這樣的資源,他只要腦子不進水,就絕對不會讓這樣的資源白白的損耗在無意義的事情當中去。
“錢無病嗎?”齊武笑了起來,在一邊的沈運也笑了起來:“他錦衣衛千戶所若是不想要我鹽運使司衙門每年給他們的鹽引(注1),那就儘管來找我們麻煩,順天府的官員有冰敬,炭敬,但是,他們也享受不到咱們的‘鹽敬’吧,這世道,大部分的時候,錢不僅僅通神,還能通人啊!”
“應天府的各大衙門,鹽運衙門每年都有鹽引送過去做孝敬的,這鹽引拿出去就是白花花的銀子啊,齊武這個官兒,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這每年給誰,給多少,卻是剛剛有那麼一點說話的權利的!”
沈運在一邊笑著補充道:“說實話,有時候我都想去做這個判官了……”
注1:明朝時期,如果想要合法販鹽,商人必須先向政府取得鹽引。商人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銷鹽區賣鹽。
明代的“綱鹽制”,持有鹽引的商人按地區分為10個綱,每綱鹽引為20萬引,每引折鹽300斤,或銀六錢四厘,稱為“窩本”,另稅銀三兩,公使銀三兩。以“聖德超千古,皇風廓九圍”命名,未入綱者,無權經營鹽業。
《明史·鹽政議》指出,當時的鹽業內資本非常集中,“在廣陵者不啻三千萬兩,每年子息可生九百萬兩。”這還不算“私鹽”的交易額。
明朝每年全國的稅收總額平均不過“一千萬兩”。鹽引“一本萬利”的重要作用可見一斑。
又:歷史上並無什麼“鹽敬”,故事需要,筆者杜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