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2/4頁)
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胡喬木的胃腸粘連。
胡喬木本來就消瘦。胃切除大部分之後,更是影響了消化。谷羽說:“他一輩子從來沒有胖過!”
在北京醫院住了兩個來月,也就成了那一段“空白期”。
txt小說上傳分享
終於累得病倒了(2)
胡喬木剛出院,便開始工作。毛澤東在1951年3月2日給他寫了一信:
喬木同志:
3月1日人民日報載蕭乾《在土地改革中學習》一文,寫得很好,請為廣發各地登載。併為出單行本,或和李俊龍所寫文章一起出一本。叫新華社組織這類文章,各土改區每省有一篇或幾篇。
毛澤東3月2日
蕭乾,作家,當時任《人民中國》(英文版)副總編輯。李俊龍則為政務院參事,寫了《戰鬥中的湖南農民》,載於1951年2月10日《人民日報》。
這封信表明,胡喬木又開始忙碌了。不過,他尚在休養之中。他和谷羽住到北京頤和園的諧趣園療養。
諧趣園乃頤和園的“園中之園”,風景幽雅。此園原名“惠山園”,是清朝乾隆皇帝遊江南時看中無錫惠山的寄暢園,下令在京仿建。後來,在光緒十九年重修,改名“諧趣園”。園內有涵遠堂、湛清軒、矚新樓、知春堂等十三座亭臺樓閣,一泓碧水,遊廊曲折,清靜古樸,世外桃源。胡喬木在此一住數月,精神為之一爽。
這時,他在中南海的住處,已從靜谷遷往春耦齋北面偏西的來福堂,與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凱豐為鄰。後來,又遷往中南海喜福堂住。
參與編輯《毛澤東選集》
在頤和園諧趣園療養的那些日子裡,毛澤東仍不時給胡喬木寫信,交辦各種宣傳事務。
那時毛澤東住在石家莊。
3月14日,毛澤東致函胡喬木:“3月13日光明日報載有一篇天津通訊,題為《天津天主教徒奮鬥前進積極展開(自立)革新運動》,寫得很好,請予廣播,並在人民日報轉載。同日該報還登了天津津沽大學教授張羽時的一篇文章,題為《和天主教教友們談怎樣受教》,說明天主教革新的理論根據,很有說服力,請考慮在人民日報轉載。”
3月20日,毛澤東致函胡喬木,關於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事宜:“(一)宣傳會議可自5月5日至15日開十天,如15日以後四中全會還未開會再延長五天,否則不要延長。(二)理論教育決定(引者注:指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理論教育的決定)可先以草案發各地,通知照發。(三)選集(引者注:指《毛澤東選集》第一卷)提前發表的少數文章,待看後送你,4月或可發一二篇。《學習》上不要發表我的文章。”
《毛澤東選集》的編輯工作,花費了胡喬木頗多精力。
《毛澤東選集》最早的編輯者是鄧拓。那是在1944年初,經中共中央宣傳委員會批准,由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編輯、出版《毛澤東選集》,鄧拓主持此事。1944年5月,第一部《毛澤東選集》問世。在那樣的艱苦歲月,能夠印出《毛澤東選集》,確非易事。但是,《毛澤東選集》那時並未經毛澤東本人改定。
毛澤東訪蘇時,斯大林建議出版《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本人亦有此意,何況隨著中國革命的勝利,也確實需要出版《毛澤東選集》。於是,出版《毛澤東選集》,在毛澤東訪蘇歸來後,鄭重其事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195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成立《毛澤東選集》編輯委員會,由劉少奇任主任。
《毛澤東選集》的編輯工作,主要由毛澤東的三位秘書承擔,即陳伯達、胡喬木和田家英。毛澤東本人親自過問這一工作。
《毛澤東選集》的編輯工作,大致上是這樣分工的:
毛澤東親自作修改工作,最後定稿;
陳伯達負責全面編選工作,但沒有參與第四卷工作;
胡喬木主要負責語法修辭用字和標點方面的工作,編第四卷時負責全面工作;
田家英負責註釋工作,組織了###、近代史研究所、中共中央黨校、軍事科學院等人員參加。涉及歷史方面的註釋,大都由歷史學家范文瀾寫。田家英還負責出版及外文翻譯方面的組織工作。
筆者在採訪陳伯達時,他說,《毛澤東選集》書前的《本書出版的說明》是他寫的。文末本來署“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編輯委員會”,由於考慮到“編輯”兩字似乎不妥——毛澤東的文章還要由別人“編輯”?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