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2/4頁)
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主持著###的工作。諸如###、政務院文教委員會的機構設定、幹部配備,也由他主持擬定,於1951年1月15日向毛澤東遞送報告。翌日,毛澤東便作了批覆:
喬木同志:
此件很好,可照此實行。惟賴若愚調總工會為秘書長,陶魯笳是否能調出待考慮,江青是否適宜做處長也值得再考慮一下。
毛澤東11月16日
江青,原本任毛澤東的生活秘書,此時亟想“露崢嶸”,先是擔任“電影指導委員會”委員。1951年6至7月,江青率“武訓歷史調查團”去山東堂邑一帶,從調查武訓的歷史入手,開展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回來後,這個調查團寫出了《武訓歷史調查記》,毛澤東親自作了修改,於1951年7月11日致函胡喬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二卷,403頁,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版。:
喬木同志:
此件(引者注:指《武訓歷史調查記》)請打清樣十份,連原稿交江青。排樣時,請囑印廠同志校正清楚。其中有幾個表,特別注意校正勿誤。
毛澤東7月11日
《武訓歷史調查記》在《人民日報》發表後,江青越發得意,企望著走上政治舞臺。不過,由於毛澤東在給胡喬木的信中表示“江青是否適宜做處長也值得再考慮一下”,胡喬木就把原本擬安排江青擔任###電影處處長,改為副處長。
又是文教委員會秘書長,又得顧及文字改革和中共中央翻譯工作委員會,還得主持###常務工作,主持新聞總署,人民日報、新華社工作,當然,他最重要的職務還是毛澤東的政治秘書——在那些日子裡,胡喬木的工作頭緒甚多。即便如此,胡喬木還不斷為《人民日報》寫社論,諸如:
《中國人民志願部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意義》(1950年11月20日社論):
《在偉大愛國主義旗幟下鞏固我們的偉大祖國》(1951年元旦社論):
《評朝鮮停戰談判》(1951年8月11日社論);
《印度緬甸拒絕簽訂美英對日和約》(1951年8月29日社論);
《迎接1953年的偉大任務》(1953年元旦社論);
《蘇聯共產黨的統一和鞏固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利益》(1953年7月12日社論……
txt小說上傳分享
在杭州起草《憲法》(1)
胡喬木忽地要離開北京。
1953年12月7日,胡喬木給毛澤東、劉少奇寫了請示信:
“在我即將離開北京並暫時離開宣傳部工作的條件下,凱豐同志似有能經常列席中央會議的需要”,“因宣傳部負責每天指導宣傳工作特別是報紙評論的工作,而仲勳同志現在對宣傳部工作過問的可能很少,所以希望中央對此能予以格外的考慮”。
為此,毛澤東於12月10日在胡喬木的信上,作如下批語——
劉、周、朱、陳、高、小平、仲勳、尚昆閱,退少奇處理。
(一)喬木暫離時期,凱豐列席中央會(議)是必要的;(二)文字問題待會談。
毛澤東12月10日
毛澤東批語中提及的“劉、周、朱、陳、高”,指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高崗。前四人當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高崗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凱豐當時為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毛澤東批語中提及的“文字問題”,是指由胡喬木起草的關於漢字改革及少數民族文字問題的兩個檔案。
胡喬木為什麼要離京?他到哪裡去了呢?
這是因為又降重任於他肩上——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52年12月24日,在全國政協常委第四十三次會議上,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提議,以全國政協的名義向中央人民政府建議:根據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第七條第十款,於1953年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並著手起草憲法。全國政協常委會一致透過了周恩來的提議。於是,憲法的起草工作,便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
毛澤東親自掛帥,主持憲法起草工作,出任憲法起草委員會主席。只是1953年因部分省市受災,政務院發出救災工作指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也推遲至1954年召開,憲法的起草工作也相應推遲。
憲法是根本###,起草工作也就很慎重。1953年底,中共中央成立了憲法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