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4頁)
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聲投母懷。
月光美麗誰能比?
人比月光更美麗。
這首題為《人比月光更美麗》的詩,寫出月夜之美,寫出夫妻之情,母女、母子之情。
那“歡呼一聲”,打破了月夜的靜謐,卻點出了“人比月光更美麗”。
那時三十四歲的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女兒幸福,兒子勝利。
國民黨飛機往延安擲下的成批炸彈,炸碎了“月光下”的柔情。那是1947年3月13日,國民黨飛機五十架次狂轟濫炸延安達八小時之久。奉蔣介石之命,胡宗南率十六個旅進攻延安。國共重慶談判所簽定的“雙十協定”,早已化為烏有。
面對強敵,毛澤東決定主動撤離延安。中共中央書記處開會,議決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三位書記仍留在陝北,指揮作戰。另兩位書記——劉少奇和朱德以及一部分中央委員,組成以劉少奇為首的中央工作委員會,經晉綏解放區進入晉察冀解放區,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進行中央委託的工作。
胡喬木當時在隴東參加土改,沒有在毛澤東身邊。
胡宗南部隊在3月19日,佔領了延安。雖說所佔的是一座空城,國民黨還是大大地慶賀了一番。
毛澤東在中央縱隊,代號為“三支隊”,共約八百人。中央縱隊的司令員是任弼時,政委陸定一,參謀長為葉子龍,政治部主任方誌高。為了保密,毛澤東改名李德勝,周恩來改名為胡必成,任弼時改名史林(司令的諧音),陸定一改名鄭位(政委的諧音)。胡喬木在隴東接到了電報,要他火速趕回總部。這樣,趕到了“三支隊”,又在毛澤東身邊工作。對於胡喬木這位“秀才”來說,平生頭一回經受戰火的洗禮。
戰爭是嚴酷的。胡宗南部隊用美製電臺測向儀探明瞭中共中央縱隊在安塞縣王家灣,蔣介石密令“即使犧牲三個師,也要消滅中共首腦”。胡宗南令軍長劉戡率四個半旅突襲,中央縱隊只有三個步兵連和一個騎兵連,就連毛澤東的警衛排也上了前線。由於毛澤東指揮靈活,佈下迷陣,從敵軍只十多里路的“身邊”擦過,走出險境……
自從延安陷落,報紙無法印行,《解放日報》不得不於1947年3月27日停刊。《解放日報》社全部工作人員歸入了新華社編制,大部人員由新華社社長廖承志率領,渡過黃河,到山西太行地區重建總社。另有二三十人,由範長江率領,隨中央縱隊留在陝北,內中包括劉祖春、林朗、胡群德以及後來成為胡喬木秘書的東生等。
新華社最初叫“紅中社”,因為那時與《紅色中華》報社是同一組織機構,“紅色中華社”簡稱“紅中社”。1937年1月,《紅色中華》報改名《新中華報》,紅色中華社也就相應改為“新中華社”,“簡稱“新華社”——後來竟以這簡稱傳世。
在轉戰陝北的那些日子裡,新華社不斷髮出電訊,發出來自中共首腦機關的資訊,對於穩定鼓舞軍心、民心起著莫大的作用。毛澤東急急召回胡喬木,便是要他為新華社寫電訊。
據谷羽回憶,那一時期,胡喬木幾乎天天要寫新聞稿,彷彿成了毛澤東的“新聞釋出官”。胡喬木每天把戰況寫成電訊,經毛澤東審閱後,交新華社發出。這些電訊除了由電臺播發外,還油印散發。當時,新華社辦了兩份油印小報,一份是《參考訊息》,一份是《評論和電訊》。《參考訊息》登的是新華社接收國外通訊社和國民黨中央社的電訊。據嚴昭告訴筆者,她當時負責收聽美國電臺,並把英語電訊譯成中文。嚴昭即陸定一夫人嚴慰冰的胞妹。另一份《評論和電訊》,登載在這份油印刊物上,他曾經訂成冊,可惜如今不知在何處筆者手頭倒是收存了一本內部印行的延安(陝北)新華廣播電臺廣播稿選,但均無署名,無法確定哪些出自胡喬木手筆。。
在轉戰陝北的日子裡(2)
谷羽當時也在毛澤東身邊,幫助做些秘書工作。她記得,毛澤東也親自動手寫新聞,寫評論,寫社論。她捨不得把毛澤東的手稿交出去油印,總是抄寫了一遍,把手稿留下。這樣,她手頭儲存了一大批毛澤東手稿,毛澤東當時喜歡用毛筆或鉛筆寫作,寫在宣紙上。解放後,谷羽把自己精心儲存的毛澤東手稿上交,現存於中央檔案館。由於谷羽儲存了這些毛澤東手稿,倒是為確定哪些新聞、評論、社論是毛澤東所寫提供了最權威的依據。現已查到的胡喬木所寫的新華社新聞、社論、評論,光是1947年的便有:
《祝蒙陰大捷》(5月19日,社論);
《破車不能再開——評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