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擔任研究員的工作,並於1961年在北京結婚;兩年後的1963年,田溯寧出生,因父母都隨即前往位於甘肅蘭州的研究所工作,田溯寧不得不被送到瀋陽和外公外婆一起居住。
田溯寧在遼寧大學就讀本科,這和他童年在瀋陽長大有關,專業是和父母一樣的生物學;在遼寧大學,田溯寧收穫了愛情,他與遼寧大學生物系一位名叫孔琴的女同學於1987年結婚。
田溯寧本科畢業後進入中科院讀研究生,田溯寧本就是中科院子弟,這順理成章,再後來,田溯寧選擇了出國,這也理所當然。田溯寧研究生班裡30個人中,有25個選擇了出國,清一色在美國最頂尖的大學完成更高等級的學業。1988年,田溯寧作為1/25,漂洋過海前往美國的得州理工大學。
在得州理工大學,田溯寧沒有選擇讀生物學,而是讀起了環境保護方面的學位,田溯寧建立起中國生態學家海外俱樂部,最多的時候這個俱樂部聚集了大約300多人,1990年年初這個俱樂部出版了一本關於中國環保方面問題的書籍。這個俱樂部後來逐漸演變成為中國第一個環保組織,如今已將根據地安置回中國內地。這個環保組織後來演變成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目前是中國內地最具影響力的非政府環保組織。
田溯寧第一次創業與其學的環境保護有關。根據田溯寧的回憶,在一次赴環境保護專業會議的途中,田溯寧遇到一位北美草原分類協會的會長。聊天時田溯寧得知他開發了一個軟體,可以進行支票掃描,這在當時是一個很好的主意。下飛機時,兩個人創業的思路已經成型了。隨後兩人合夥成立了BusinessInformationSystem(BIS)公司,這個會長拿出20萬美元作為註冊資金,雙方各佔50%的股份,田溯寧負責市場營銷和公司管理,對方負責技術。半年之後,公司做不下去了。這時,公司賬面上還剩下16萬美元。按照法律,雖然田溯寧當初沒有投入一分錢,但由於擁有這家公司一半的股權,最後還拿回8萬美元。這樣的故事,對當時的田溯寧和很多中國人來說都很驚奇,田溯寧一下子對合夥人制度產生了深刻的印象。這也讓田溯寧有了超過尋常人的合作精神。
田溯寧從一個環保主義者轉變為一個網際網路的信徒緣於一次去聽戈爾(當時還是參議員,後來才是美國副總統)的演講。田溯寧本來是想聽環保主義者戈爾講環保的,可戈爾通篇講的是一個新奇的名詞—資訊高速公路。田溯寧知道戈爾的父親完成了州際高速公路的法案立法,現在他的兒子談的是另一種形態的高速公路—資訊超級高速公路。田溯寧曾用過得州理工大學的網路,但是戈爾形容的網路是他完全沒有想過的。戈爾說,資訊超級高速公路如果成為一個國家的政策,將可以改變整個國家。田溯寧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他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縮短中美兩國差距的良好機遇,於是他把自己的未來調整為幫助中國建立起資訊高速公路這一願景中去,田溯寧為此寫了一篇長文《美國資訊高速公路計劃對中國現代化的意義》,發表在1993年的《光明日報》上,這是中國最早介紹這方面的文章。
現在這個想法看起來很正常:網際網路將會改變整個世界,如果我們中國抓住這個機會,我們的國家將由此獲取與世界同步的機會。然而在1993年田溯寧著眼於網際網路時,沒有人能確定網際網路可以就此延續下去。
要知道田溯寧做的事有多麼不可能,可以想想看當時甚至都還沒有網景和雅虎①。在那時,只有少數人擁有調變解調器②,如果有的話,傳輸速率也都不會超過2400bps③。網景的聯合創辦人馬克?安卓森(MarcAndreessen)曾經撰寫過一個到現在都還非常著名的Mosaic瀏覽器,但是他在一次訪問中說:“這份工作很有趣,但是沒有人把它當做一回事。”那時大多數人認為網際網路是“一項娛樂—一項提供給笨蛋、科學家和打字員的娛樂”。在美國,網際網路也是一個非常創新的想法。而在1993年的中國,甚至未曾接入Internet,希望用一個絕大部分人都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去實現所謂的趕超世界先進腳步的夢想,看上去那是近乎愚蠢的行為。可今天我們回頭來看,是我們錯了。
像一個先知一樣,田溯寧很早預見了網際網路的潛在可能,他不斷地寫信給他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告訴他們這項科技能夠徹底地改變中國。田溯寧決定說服他的合作伙伴和他一起回國,當然還有他的家人。
為了這次回國,田溯寧已經做了很多的準備,他專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