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元人民幣,跌入了“紅燈區”。因此,一直到第三季度的時候,攜程仍然在揪心地等待著SARS之後整個市場的恢復。但幸運的是,第三季度的回升給其吃下了定心丸,其第三季度的營業額達到了創紀錄的5811萬元人民幣,與第一季度相比也增長了73%,那個高速增長的市場又回來了。
中國網際網路,尤其是電子商務的中國力量再一次得到張揚,好日子又來了。
湖畔花園18羅漢
現在回頭去看阿里巴巴儲存的一段錄影,會覺得很有意思。錄影記錄的是1999年春阿里巴巴剛成立時,在杭州湖畔花園馬雲家,馬雲妻子、同事、學生、朋友共18個人圍著馬雲,聽他慷慨陳詞:從現在起,我們要做一件偉大的事情。我們的B2B將為網際網路服務模式帶來一次革命!
類似的話在1998年年底的北京,馬雲已經講了一次。
當時,在下定離開外經貿EDI回杭州的決心後,馬雲和跟隨著他從杭州到北京打拼的兄弟們說:“我近來身體不太好,打算回杭州了。你們可以留在部裡,這有外經貿部這棵大樹,也有宿舍,在北京的收入也非常不錯;你們在網際網路混了這麼多年,都算是有經驗的人,也可以到雅虎,雅虎剛進入中國,是家特別有錢的公司,工資會很高,每月幾萬元的工資都有;也可以去剛剛成立的新浪,這幾條路都行,我可以推薦。反正我是要回杭州了。”
接著馬雲又說:“你們要是跟我回家二次創業,工資只有500元,不許打的,辦公就在我家那150平方米里,做什麼還不清楚,我只知道我要做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網站。如何抉擇,我給你們三天時間考慮。”
像當年離開中國黃頁一樣,馬雲的決定又一次在他的團隊裡引起軒然大波。所不同的是這次沒人哭。大家討論時,很多人不能理解馬雲的決定,也有人堅決反對這個決定。不過,5分鐘後,所有人都表達了一個共同的意願,跟著馬雲回杭州。
1999年是中國網際網路的第一波高峰時期,有經驗的網際網路從業人員是稀缺資源,很容易找到高薪工作,與500元相比,月收入上萬元還是很有誘惑力的。至於為什麼這些人會一致地選擇跟隨馬雲南下,日後馬雲的一次內部講話多少能說明一些問題:“現在網際網路江湖很昏暗,誰也不知道未來是什麼,這個時候你可以去找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但很可能你幾年後還得換地方。現在我們用一支團隊的力量在這片江湖裡拼殺,十幾個人在一起還有什麼可怕的,拿著大刀片子往前衝即可。”
財經作家鄭作時為此感慨,“這一團隊和馬雲之間建立了超越利益之上的聯絡—既然幾萬元的月薪都可以放棄,那還有什麼力量可以讓他們分開”。
關係再好的團隊,由於朝夕相處,不免還是有磕磕碰碰的地方。從創業一開始,馬雲團隊就定下了一些原則,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原則是馬雲團隊最終並肩走得足夠遠的保證。
這些原則中,與團隊有關的最重要的一條是解決矛盾的原則:從一開始,馬雲和他的創業夥伴就定下原則說,團隊中任何兩個人發生矛盾,必須由他們自己互相面對面地解決。只有在雙方都認為對方無法說服自己的情況下,才引入第三者作為評判。
簡單、開放議事原則的提出和確立,對於阿里巴巴團隊建設至關重要。它使阿里巴巴基本杜絕了“辦公室政治”,杜絕了“文革遺風”,杜絕了“民族劣根性”,大大減少了交流溝通成本,減少了內耗,大大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不要小看這個原則,對一個創業團隊來說,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解決矛盾是一個問題,在馬雲團隊看來,辦公室政治在於矛盾的不斷累積。
如果沒有這個原則存在,沒有這個原則長期堅持而自然形成的簡單開放的價值觀,阿里巴巴的18羅漢打天下的故事很有可能不能圓滿,至少華星時代的創始人風波很難過去。
2000年,成功拿到高盛等500萬美元的風投後,阿里巴巴從湖畔花園擁擠的居民樓搬到華星大廈寬敞的辦公樓,隨著空間環境的變化,阿里巴巴創業者們的心態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搬到華星之後,隨著公司正規化建設的開始,劃分部門、明確分工都是自然而然的事,而有了部門就得有負責人,於是提幹就是順其自然的事。在18個創始人中,第一批提幹的有三人:孫彤宇、張英和彭蕾,職務都是部門經理。於是原來的18個創業者分成了兩撥:4個官和14個兵。從北京EDI時代起,這支團隊就習慣了只有一個頭,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