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董事會可以代表股東,就是產權的主體,問責於總經理,甚至可以罷免。這就責任有人可問,有人可擔。我們讀諸葛亮的《出師表》裡面他講得也很清楚,請陛下授臣以什麼什麼之權,如果臣沒有做好的話,請陛下問責於臣。這是一種最好的制度,但是這個制度後來給破壞了。那麼諸葛亮是一個有政治思想和政治理想的人,他是不是考慮到要恢復這樣一個西漢初年建立的最好的制度呢?那我也沒有證據,沒有證據說明他就是這麼想的,但是我覺得有這種可能。第二個呢,就是任重道遠,不敢放手。我們去讀《出師表》,《出師表》裡面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夫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就是諸葛亮接過了一個沉甸甸的擔子,他的責任心是很重很重的,他深怕有差錯,他不敢放手讓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子去做。這是第二種可能。第三種可能呢,就是這個時候的蜀國是內外交困,危機四伏。這個我們也是可以從《出師表》裡面讀出來的話外之音,《出師表》一開始就說:“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話說得非常地嚴重,危急存亡。但是通常的理解,都理解為外部的壓力,北邊有曹魏,虎視眈眈;東邊有孫吳,不懷好意。而益州這個時候,也就是蜀漢這邊,一批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已經先後去世了,人才也匱缺。所以感到很危急,這是通常的理解。其實這個時候的蜀漢政權,還有一個危急,這就是他們的內部矛盾。蜀漢政權的問題就在於它內部矛盾一直得不到解決,也正是這個內部矛盾最終導致了蜀國的滅亡。所以諸葛亮接過了劉備交付的這個重擔以後,除了要處理好他和後主劉禪的君臣關係以外,他還必須處理好蜀漢政權當中他的同僚們,那些來自不同的陣營、代表不同政治派別和集團利益的這些人之間的關係。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導致了諸葛亮和另一位託孤大臣李嚴之間的嚴重分歧,最後導致李嚴被廢。那麼李嚴被廢又是怎麼回事?在李嚴被廢的事件當中,隱含著蜀漢政權怎樣的內部危機和隱憂呢?請看下集——難容水火。
易中天品三國(三十八) 難容水火
劉備在永安託孤之前曾精心安排了一個“亮正嚴副”的輔臣結構,也就是託孤於諸葛亮,並以尚書令李嚴為副。但劉備去世以後,李嚴不僅沒有起到輔臣的作用,相反還在八年後被廢黜和流放,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為您精彩品三國之——難容水火。
易中天先生在以前的節目中曾經講到,劉備為了給關於報仇,發兵攻打吳國,結果在夷陵之戰中大敗而歸,不久病逝於永安。在病逝之前,劉備精心安排了後事,留下了一個“亮正嚴副”的輔臣結構,也就是以諸葛亮為正,尚書令李嚴為副,共同輔佐幼主劉禪。從這個安排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劉備的心目中,李嚴也是蜀漢的重臣。
但李嚴在劉備死後,不僅沒能起到輔臣的作用,在八年之後還被廢黜和流放。在上一集易中天先生講到,蜀漢的軍政大權掌握在諸葛亮手中,幼主劉禪只是名義上的皇帝。那麼,我們就面臨一個尖銳的問題:諸葛亮為什麼要這樣做?他是想獨攬大權、排除異己,還是另有原因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作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難容水火”。
上一集我們講了諸葛亮處理的第一種關係,就是他和劉禪的君臣關係。這一集我們要講諸葛亮如何處理他的同僚關係。
而在諸葛亮的諸多同僚當中,最重要的人就是李嚴。李嚴為什麼重要呢?因為同為顧命,並受遺詔。《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得非常清楚,劉備臨終之前“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也就是說劉備託孤的這樣一個結構,是一正一副,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而且,“以李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還有這麼一句話,這句話記載在《三國志·李嚴傳》裡面。
這樣的一個託孤結構或者說輔臣結構,和孫策死後江東集團的情況非常相似。孫策託孤於誰呢?長史張昭;然後呢?周瑜為中護軍,和長史張昭共掌眾事。所以我們就可以來看一看這兩個結構的比較。在孫策那邊,是張昭為長史,周瑜為中護軍;在劉備這邊,是諸葛亮為丞相,李嚴為中都護。長史和丞相都是文官,主管行政。中護軍和中都護都是武官,主管軍事。也就是說,孫權這邊是張昭為正、周瑜為副,張昭為文、周瑜為伍;在劉禪這邊,是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諸葛亮為文,李嚴為武。周瑜與張昭共掌眾事,李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這真是何其相似乃爾。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在劉備的心目中,李嚴就是他的周瑜,或者說他希望李嚴能夠起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