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其擊中的目標都不是3臺高速攝影機中任何一臺所對準的。最後一次能量爆發還擊中了一個放置靶體的水泥臺,把它炸塌可,紛飛的水泥塊把靶區搞得一塌糊塗,不得不暫停試驗,進入那充滿臭氧味的實驗室重新整理。
靶區重新佈置好後,試驗繼續進行。宏電子一個接著一個地向靶區發射,3臺高速攝影機進行著捉迷藏似的拍攝。光學研究所的工程師們擔心他們那3臺攝影機的安全了,那是距離靶區最近的裝置。我們硬著頭皮把試驗做下去,終於在第11次能量爆發的時候,捕捉了一次靶體被擊中的影象。這次被擊中的靶體是一個邊長為30厘米的正方體松木塊。這是球狀閃電能量的一次完美的演示:那個木塊被徹底燒成淺色的灰,這灰最初還保持著正方體的形狀,但一觸就散了。把灰清理後,鋪在下面的那張紙光滑潔白如初,沒有任何燒痕。
當未被處理的高速攝影影象被輸入計算機時,我們如按普通速度播放,它將長達上千小時,而真正記錄靶體被擊中過程的影象只有20秒左右。當我們藉助計算機從這上千小時的影片中把這20秒鐘找出來時,已是深夜了。我們屏住呼吸盯著螢幕,看著這個神秘魔鬼被揭開另一層面紗。
整個過程用每秒24幅的正常速度播放有22秒長,能量爆發時雷球距木塊約有1。5米,這很幸運,使我們在畫面中能同時看到雷球和木塊。在頭10秒鐘,我們看到雷球的亮度急劇增大,再看看那個木塊,我們本期望看到它發出火光,卻吃驚地發現它正在失去色彩變得透明,最後,它變得只能隱約看出一個正方體的輪廓,當雷球的亮度達到最大值時,那個正方體輪廓也完全消失了。然後雷球的亮度開始減弱,這過程又有約5秒鐘,在這5秒鐘內,原來放木塊的位置空無一物!接著,那個透明的正方體輪廓又在那個位置隱現,很快有了色彩變成實體,但呈灰白色,已是一塊正方體的灰了。這時,雷球正好完全熄滅。
我們全都呆若木雞,過了好一陣才想起重放影象。我們用慢速一格一格地放,當放到木開變成那個透明輪廓時,我們定格影象。
〃它多像一個立方體的空派!〃林雲指著那個透明輪廓說。
影象再往下,畫面中只有正在暗下去的雷球和雷球下方那一張空空的白紙,畫面一張一張向下翻,透明輪廓重新出現,幻化為那塊立方體的灰……
這時,一團煙霧籠罩了螢幕,那煙霧是丁儀從後面噴過來的,他不知什麼時候已經點燃了菸斗。
〃你們剛剛目睹了物質的波粒二像性!〃丁儀指著螢幕大聲說,〃在那短暫的瞬間,空泡和木塊都呈現了波的性質,它們發生了共振,共振中兩者合為一體,木塊波接受了宏電子波釋放的能量,然後它們各自又恢復了粒子性質,燒焦後的木塊重新在原位會聚成實體。這就是那個讓各位困惑的謎:雷球能量釋放目標的選擇性的解釋,目標在被能量擊中時呈一束波的狀態,根本就不在原來那個位置上,這能量對它周圍相鄰的一切毫無影響了。〃
〃那為什麼只有目標物體,比如這個木塊呈現波的性質,而下面的那張白紙沒有呢?〃
〃這是由一個物體的邊界條件決定的,其機理很像影象處理軟體從一張照片中自動摳出人像的功能。〃
〃還有一個謎也得到了解釋:球狀閃電的穿透性!〃林雲興奮地說,〃當宏電子呈現出波的性質時,它自然可以穿透物體,遇到與它尺寸相當的孔洞時還會發生衍射。〃
〃球狀閃電呈現波性質時,就能覆蓋一定的範圍,所以雷球能量爆發時,能波及到與它有一定距離的物體!〃許大校也恍然大悟地說。
……
就這樣,蒙在球狀閃電上的迷霧漸漸散去。但這些理論成果對球狀閃電武器的研製並沒有什麼直接作用。對於武器研製而言,首先是要收集大量的具有殺傷力的宏電子,在這點上,理論提供不了任何幫助。不過,到目前為止基地已採集並存貯的宏電子數量過萬,還在迅速增加,這就使我們有條件採用不依賴任何理論的笨辦法。我們已經知道,能量釋放所選擇的目標種類是宏電子本身的性質決定的,與激發它的閃電能量無關,如果一個宏電子在一次能量釋放中選擇一種目標,那麼下次它必然還會選擇這類目標,這就是我們選擇試驗的依據。
我們開始大量進行動物實驗,過程十分簡單:將與人體目標相近的動物,如實驗兔、豬、羊等,放入靶區,然後釋放宏電子並激發球狀閃電,如果這個球狀閃電爆炸時殺傷了動物目標,就將這個宏電子挑選出為武器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