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了臺,但唐太宗對他卻一直十分尊敬。魏徵病重時,他送醫送藥,並和太子一起到他家裡去探望,魏徵死後,他思念不已,對左右的大臣說了如下的話: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這段話成為千古名言。
唐太宗提倡宮廷“民主生活”的態度直接促成了“貞觀之治”。據史書記載,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天下大治,判死刑者僅二十九人,東至於海,南至五嶺,都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出門的人不必帶糧食,可以從道路上隨便取食東西。《貞觀政要》上記得更具體,說是商旅之人宿於野外,不必擔心盜賊來搶;監獄裡常常沒有人;牛馬遍佈山野。當然,這也許有很大的誇張成分,但貞觀年間確實比以往為好,這總是事實。
李世民就是促成這種盛世出現的一個人。在中國歷史上,許多開國皇帝都獨具特點,如劉邦善於用人,能夠容忍;劉秀善玩“柔道”,能寬以待人;而唐太宗李世民則是從諫如流,僅此一點,就足以避免許多錯誤,就足以實施許多利國利民的策略,就足以促使社會安定和繁榮。一場“玄武門之變”的“陰謀”,造就出這麼一個萬世英主來!
“陰謀”與“陽謀”,正像太極圖裡的陰魚和陽魚一樣,並無絕對的界限,而是互相包融,可以互相轉化的。看來,如果不符合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