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2/4頁)
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機構以後,必須進一步解決規劃問題。
1956年1月14日,周恩來在代表中央作的《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中提出了這樣的思想:“科學技術新發展中的最高峰是原子能的利用。原子能給人類提供了無比強大的新的動力源泉,給科學的各個部門開闢了革新的遠大前途。”
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以後,在周恩來親自領導下,李富春、聶榮臻主持制訂了我國第一個科學技術發展12年規劃,5月,在全國科學規劃會議期間,周恩來多次聽取科學家們的意見,會議最後確定規劃的方針是:重點發展,迎頭趕上。並選定了原子能、噴氣技術、半導體、計算技術、電子學、自動化技術等57門重點學科。
原子能,被擺在科學技術規劃的最為突出的地位。
在規劃的指導下,經過我國尖端科技界的發憤工作,到1962年上半年,核工業建設和核武器的研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1962年,是中國國民經濟調整的關鍵一年。對中國尖端科技事業來說,也是關鍵的一年。
8月,第二機械工業部黨組向中央提出了爭取1964年至遲1965年進行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的規劃。為保證這一規劃的實施,10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專門向中共中央呈送了一份報告——《關於成立加強對原子能工業領導的中央十五人委員會的建議》。
《建議》說:
我們考慮,最好是總理抓總,賀龍、富春、王鶴壽、張愛萍、先念、一波、定一、榮臻、瑞卿、趙爾陸、劉傑、孫志遠、段君毅、高揚等同志參加,組成這個委員會。
成立中共中央專門委員會,目的在於從更高的層次加強對中國尖端科技事業的領導。
11月2日,鄧小平在報告上批示:“擬同意,送主席、劉、周、朱、彭核閱。”
11月3日,毛澤東批示:“很好,照辦。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
如何協同?重任落在了周恩來身上。
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討論這項工作時,劉少奇也主張:“這件事要請總理出面才行。”這一意見,得到大家的一致贊同。
1962年11月17日,在中共中央直接領導下的中央專門委員會正式成立,由15人組成。主任周恩來,成員有賀龍、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陸定一、聶榮臻、羅瑞卿、趙爾陸、張愛萍、王鶴壽、劉傑、孫志遠、段君毅、高揚。
中央專門委員會的任務,是加強對中國尖端科學技術事業的領導,第一步首先是加強對原子能工業建設和原子武器研究、試驗工作的領導。
在這一特殊的高層決策機構中,容納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和各有關部門的負責人。有共和國的一位總理、七位副總理、七位部長級幹部。它是中國原子能事業(包括核工業建設、核試驗工作、核武器研製、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科學技術等等)的領導核心。它的權威性和權力機制,是不言而喻的。
在以後中國尖端科技事業的發展中,這個機構,也一直是最高的決策和領導機構。中央專門委員會的成員後來雖然有所變化,但周恩來終身擔任著主任一職。
從1962年11月中央專委會成立,到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周恩來共主持召開了九次大的中央專門委員會會議和若干次專委小會,及時地解決了原子能工業生產、科研和建設中的100多個重大問題。
1962年11月17日,就在中央專委會成立的當天。周恩來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專委會議。詳細聽取了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劉傑的彙報。在這次專委會上,還決定從工業部門抽調幹部,成立中央專委會辦公室,主任羅瑞卿,副主任趙爾陸、張愛萍、鄭漢濤。辦公室附設在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
11月29日,周恩來主持第二次專委會,這次會議,主要解決中國核工業的主攻方向。周恩來明確提出:“先抓原子彈”。
這一戰略重點的提出,使從事這一工作的人們立即明確了主要目標。用專委會辦公室專職副秘書長劉柏羅的話來說:“大家的心情豁然開朗,一下子就把思想集中到原子彈這個重點上來了,中央其他領導同志也都很贊同。此後,中央專委會和國防尖端工業部門的工作,主要放在原子彈的研製上。”
txt小說上傳分享
破核威懾(6)
在第二次專委會上,還討論、解決了組織制度、工作條例、隊伍建設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