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頁)
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海者已經捷足先登了—但霍克斯伯裡(Hawkesbury)河附近的石雕顯示出那時的人們穿著長長的袍子,這使這些人的身份縮小到亞洲人或中國人。此外,來自特威德(Tweed)河區域的土著傳說提到陌生的來訪者試圖在布理斯班(Brisbane)西南部的沃寧山(Mount Warning)區域挖掘金屬礦,這是在英國人到達之前好多代的事了。
要證明這些外國拜訪者的訪問時間,最有力的證據來自遇難船隻的殘骸,尤其是在新南威爾士州北部拜倫海灣(Byron Bay)附近發現的沉船殘骸。兩根木製的釘子被髮掘出來,碳素測年表明大約為15世紀中期,其正負誤差不會超過50年。在開採沙礦摧毀這些沉船殘骸之前,當地人描述了部分船體和3個從沙子裡伸出的桅杆。在 1965 年,沙礦的工人們從這個位置發掘出了一個極大的木製舵;有的人說它有40英尺高。如果這些描述是相當準確的話,那麼它排除了未知的葡萄牙人或荷蘭人航行到此的可能性,因為他們的輕型帆船沒有那麼大的舵。這些巨大的舵只能來自幾百英尺長的大船—而中國寶船的舵有36英尺高。另外一艘古代船隻的殘骸在悉尼南部海岸的伍倫貢(Wollongong)①被發現,還有另外兩艘在帕斯附近的沼澤地帶被發現。伍倫貢的阿勒達拉(Ulladulla)還發現了一箇中國古代的石雕女神頭像(8),在尼平(Nepean)河底也挖出了類似的一件還願供奉用品。
有一艘“桃花心木船”在瓦南布林被發現,它和在帕斯和伍倫貢發現的三艘船的殘骸很接近,拜倫海灣中的木製釘的年代和巨大的舵的大小都指明瞭它們起源於中國。只有中國人建造的船才能夠配得上拜倫海灣發現的那麼巨大的舵,也只有他們才能夠生產那麼多的船,以致在一個地區就損失那麼多。當地人的傳說、雕著穿長袍的外國人乘船而至的石刻、一組組的石頭建築、還願用的祭祀品,再加上沉船殘骸的發現,都強有力的表明了在15世紀有一支龐大的中國艦隊到達了澳大利亞的東南部地區。
羅茨圖的最初制在比唐加比灣(Bittangabee)的南面,作者畫出了塔斯馬尼亞向南彎曲的部分,但此圖也似乎表示了這塊陸地首先是向東,然後是向南延伸。這總是困擾著專業的地圖製作者。但當我拿讓·羅茨圖和皮瑞·雷斯圖在同一個緯度的地方作比較時,我立刻發現讓·羅茨圖上塔斯馬尼亞南端的陸地實際上表現的是冰。皮瑞·雷斯圖上所繪的冰和羅茨圖上所繪的冰線具有鮮明的特徵,和永樂十九年至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1~1423年)仲冬(陰曆六月)塔斯馬尼亞南面的堅冰的北緣相一致。地球軸線的運動—多少世紀以來在不停的擺動—引起了冰線的前進或後退。當時的冰線相比今天的冰線正常最大值大約北進了三百千米。(9)
若不是羅茨圖中畫出的兩條向東流出冰蓋的河,澳洲南方和東南方這片明顯的陸地之謎就可以得到解釋。這兩條“河”被標在紐西蘭的正北部;當然,那兒什麼也沒有。實際上,在那個緯度除了海洋什麼也沒有。但當我檢視一幅大比例尺的地圖時,我發現了兩個我以前曾經忽視的小島—奧克蘭島(Auckland Island)和坎貝爾島(Campbell Island)。它們和火地島(Tierra del Fuego)都處於同一緯度。正如它們在羅茨圖上所精確表示的那樣,它們都有一個東西走向的狹長海灣,而且也在同一緯度上。
這兩個島被標在那些在隆冬季節裡就凍結在一起的冰蓋的正常界限的邊緣上。這解釋了在羅茨圖上那明顯的反常之處。中國人不可能知道他們是兩個島而更可能以為是冰封的大陸的一部分,因為連綿不斷的冰鋪展在這兩個島之間並向北伸展到塔斯馬尼亞。他們再一次精確地畫出了他們所看到的。他們航行到坎貝爾島,然後確定老人星的位置—南緯52°40′,這正是這個島的最南端的精確緯度。他們有了他們的參照點之後,就有可能開始對這部分世界進行一次詳細的調查了。
第七章 澳大利亞(4)
我找到周滿的艦隊達到了坎貝爾島的進一步證據,這見於早期到達此島的歐洲人的敘述。此島是海船船長弗雷德裡克·哈塞博格(Frederick Hasseburg)於1810年發現的。在坎普海灣(Camp Cove)那他們發現了一艘古老的木船的殘骸和一棵飽受風霜摧殘的老樹,可以認清的是那是一棵成熟的諾福克島(Norfolk)松樹,這種松樹是諾福克島特有的樹種。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