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頁)
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處(滿剌加)舊不稱國……無國王,止有頭目掌管,此地屬暹羅(泰國)所轄,歲輸金四十兩(約48金盎司),否則差人征伐。
永樂七年(1409年)乙丑,上命正使太監鄭和統寶船齎詔敕,賜頭目雙臺銀印冠帶袍服,建碑封城,遂名滿刺加國。是後暹羅莫敢侵擾(馬歡,1424年)①。(14)
馬歡的日記向人們栩栩如生地展現了一幅清晰的東南亞風情圖畫—棲息在紅樹沼澤地的鱷魚、割膠的場景、錫礦和椰林。
其椰子有十般使用。嫩者有漿甚甜,好,可釀酒;老者椰肉打油、做糖、做飯吃。外包之穰,打索、造船;椰殼為碗、為杯又好燒灰,打箱金銀細巧生活。樹好造屋,葉好蓋屋。②(15)
馬歡還描述了中國艦隊在港口所做的事情:
中國寶船到彼,當地人則立排柵以收取關稅,如城垣,設四門更鼓樓。夜則提鈴巡警,內又立重柵,如小城,蓋造庫藏倉廒。一應錢糧頓在其內。去各國船隻回到此處取齊,打整番貨裝載船內,等候南風正順於五月中旬開洋回還。③(16)
與貿易一樣,中國人被性感的滿剌加婦女激起了極大的興趣。“其婦人志量果勝於男子。若有妻與我中國人通好者,則置酒飯同飲坐寢,其夫恬而不為怪,乃曰:‘我妻美,中國人喜愛。’”(17)滿剌加男子不遺餘力地取悅他們的女人,中國人制造的玻璃珠子幫助了他們。今天東南亞一些地方仍有一種風俗:
男子年二十餘歲,則將莖物週迴之皮如韭菜樣細刀挑開,嵌入錫珠十數顆皮內,用藥封護,待支口好,才出行走,其狀累累如葡萄一般。……國王和大頭目或富人則以金為虛珠,內安砂子一粒。嵌之行走,丁丁有聲為美。不嵌珠之男子為下等人也。④(18)
形形色色的人來到滿剌加—有孟加拉人(Bengalis)、胡荼剌(古吉拉特,Gujaratis)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和許多其他國家的人,他們以84種語言交談—而所有人都是帶著中國貨物返回家。從萬美洛居的特里尼特島(Ternate Island)和蒂多雷(Tidore Island)香料島運輸香料的船,返回時載著中國瓷器。裝滿絲綢的阿拉伯帆船在滿剌加和爪哇又順道帶上當地蠟染的花布和錫,然後向西北航到印度、海灣、埃及和威尼斯(Venice)。中國的帆船卸下絲綢和瓷器後,他們又用香料、印度寶石和威尼斯玻璃裝滿貨艙。
中國人在國內①到處收購他們發現的胡椒,他們僅秤少量胡椒的重量,以此來估算大概數量,價錢依賣貨者的要價而一次性付清,他們用這種方法收集胡椒,直到裝滿來自中國的船為止。到中國後,賣出去能值五萬凱克斯(caixas,一種葡萄牙的貿易貨幣),其本錢不超過一萬二千凱克斯。(19)
整個群島和東南亞的貿易集中在滿剌加,且被中國人所控制。中國所消耗的香料是遙遠的歐洲的一百多倍。中國商人不僅控制著貨物和通貨市場,而且也控制著價格,甚至娛樂活動與賭博。有的中國集市可供商人連續賭博長達10個月之久。“當貨物出售,所佔空間減少,所以他們租用的房子就較少了。當銷售額下降,賭博卻在增加。”(20)在鄭和將軍的每次航海中,滿剌加均作為一處航行基地。鄭和對此港口的看重,可用鄭和建於此處的廟宇來證明,此廟現仍聳立在馬六甲河(the Malacca River)東幾碼遠的路中,這條路以他的名字命名。據傳說,有一次鄭和的旗艦在礁石上撞漏了,但是它的3部分船身和水密室使船未沉沒而到達滿剌加。
第三章 艦隊起航(5)
鄭和的遠航變得越來越危險了。在永樂三年到永樂五年(公元1405~1407年)間的第一次遠航,有62支寶船,載有27800人。在去滿剌加途中,他們到過柬埔寨(Cambodia)和爪哇(Java),然後順下一個西南季風到達斯里蘭卡(Sri Lanka)和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在此次航海中發生的一次重大事情使水手們確信鄭和艦隊受到神靈庇護。航行中他們遇到一場極其兇猛的風暴,水手們向媽祖祈禱,希望救他們於死亡之中。在祈禱當中,一束“靈光”—可能是聖·埃爾摩之火(St Ellmo’s Fire),有時身處海上風暴中,可以看見明亮的射電現象—出現在鄭和旗艦帆檣頂端。“此靈光一臨,則化險為夷。”(21)
到了永樂七年至永樂九年(公元1409~1411年)的第三次遠航時,鄭和已建立了一套殖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