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裴燁在震驚中吃了不少烤全羊,還吃了兩個碗口大的羊肉包子,最後還喝了一碗佐料簡單卻極為鮮美的羊肉湯。
從裴硯和楚沁的宅子離開的時候,他撐得直打嗝。
裴硯將他送到大門外,邊扶他上馬車邊囑咐他回去後好好消消食再睡,裴燁連聲答應。
等裴燁走後,裴硯折回院子裡,先重賞了忙了一下午的小章,然後便回到正院。
楚沁也吃撐了,正在院子裡繞著圈散步。裴硯在年後就找了工匠來蓋那個栽紫藤的迴廊,這會兒迴廊已經蓋好了,只差鞦韆還沒裝上,楚沁便在那個小回廊裡轉悠,邊轉邊有一茬沒一茬地想事。
裴硯見狀就跟上去,然而她竟然半天都沒察覺,一直走到拐彎處,拐彎的瞬間她餘光睃見身後有人,這才冷不丁地嚇一跳,轉過身道:“你回來啦!”
“想什麼呢?”裴硯自顧一笑,伸手攬住她,和她一起散步。
楚沁思索著笑言:“我在想,四弟妹真是個聰明人。”
“四弟妹?”裴硯不禁意外,“她最近來找過你?”
“沒有。”楚沁搖頭,“但四弟今晚會過來,準是四弟妹的主意。”
裴硯一怔,想了想,便也回過味兒來:“是了,四弟對這些事從來不上心。若沒人提點他,他恐怕想不到來找我。”
楚沁點點頭,回憶著上輩子與謝氏為數不多的一些交道,緩緩道:“你聽四弟方才的說辭,話裡話外是擔心你和二哥見面尷尬,連帶著他也不好做人。我猜,四弟妹就是這樣同他說的。但再深一重想,四弟妹是皇后娘娘的孃家侄女,那是正經與太子殿下沾親、要喚太子殿下一聲表哥的,她與四弟說這些,大概多少也有怕自己日後裡外不是人的顧慮。”
關乎朝堂紛爭的事,文人動起筆來,總愛說不站隊的才是最聰明的,好像只要不站隊,就能從兩邊都撈著好處,但事實絕不是那樣。
尤其像裴燁這樣的身份,家裡門楣耀眼,一母同胞的嫡親哥哥投了勵王的門、庶兄卻是太子近臣,他若不及時表明立場,來日的下場絕不會是兩邊都拿他當自己人,只會兩邊都對他敬而遠之。
如此一來,他還有什麼出路可言呢?謝氏這樣巧妙地讓他擺明了立場,將他推去了太子那邊,雖然帶著兩分哄騙的意味,卻做得實在聰明。
楚沁上輩子就發覺了謝氏的聰明。在謝氏這一手之後,裴燁就明晃晃地成了太子的人,再加上裴硯在東宮當差,定國公府內兩個對一個,外人眼裡定國公府便也就成了太子的一片羽翼,反倒讓裴煜成了個異類。
後來,太子雖然因故沒了,但因皇帝的屢次表態,得了勢的勵王也不敢對太子的舊部做什麼,為了博得聖心,倒籠絡起了他們,不論是裴燁還是裴硯都因此平步青雲,得了不少好處,早早投到勵王門下的裴煜卻因資質平庸混得一般。
這麼算來,謝氏真稱得上是裴燁的貴人了。
不過當然,這些都是後話。若按私心來說,楚沁其實希望太子這回不會早亡,能安安穩穩地登到皇位上去。因為上一世在歷經那些波折之後,裴硯這樣的人被勵王拉攏、後又稱為勵王的親信,實是置身其中自然而然做出的選擇,當中是有一個個細由促成了最後的結果。可旁觀者眼註定只會看到那個結果,便會覺得他們見風使舵。再加上坊間那時盛傳太子的死是因勵王暗算,雖毫無證據卻擋不住這種流言喧囂塵上,他們這一干太子舊臣的“見風使舵”就慢慢變成了“背主求榮”,一個個都是一邊平步青雲一邊被人戳脊梁骨。
如果太子能長命百歲,起碼活到順利承繼皇位,都不會有這麼多烏七八糟的事了。
楚沁想著這些,心裡直感嘆世事無常。裴硯腦子裡則轉著裴煜投到勵王門下的事,私心裡知道,這種事他必須親口與太子提一句。
於是次日,裴硯從踏入宮門起就等著見太子。然而太子這幾日都忙得很,許多時候都成日待在宣政殿裡批閱奏章,要麼就是與朝臣議事,根本沒時間回東宮。可他若去宣政殿求見,太子雖必然會見他,卻顯得很小題大做——宣政殿裡議的起碼也是“某地鬧災幾萬十幾萬人受災”這樣的事情,他過去只為說一句“我哥跟了勵王”,聽著就跟二傻子似的。
是以裴硯只得在東宮等著,從白日裡幾人一起讀書上課等到下午商議國事,再到大家都走了,他自己獨坐在明政殿裡。
天色不知不覺就黑了,正值月中,一輪元月掛在天幕上。裴硯到底是在書房裡悶得久了,愈發坐臥不安,索性出了殿門,在殿前轉悠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