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頁)
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萬物蟄伏著的初春,萬物待醒時的黎明,有清冷的寒意和透徹的暗夜;是清冷不是冰涼,是透徹不是濃黑,都只因為海平面上曙光已現;當陽光穿過清晨的霧霾,光明喚醒了萬物,當陽光普照廣闊的大地,溫暖歸於了春天。
1977,“77級”的中國
2008年3月17日,年僅53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而在此之前的幾天裡,他所在的遼寧省代表團門口一度擠滿了記者。這位共和國的副總理於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當時他是安徽省定遠縣的一名知青。
1977年8月21日清晨,從北京長安街路過的人們都聽到了沿途的高音喇叭裡的頭條新聞:恢復高考。入秋後,26歲的北京起重機廠鉚焊工劉源在自已永安裡住地不遠處,找到一個郵箱,把一個信封上貼有4分錢郵票的信,投給了“中共中央鄧小平副主席”。信中,他稱收信人為“小平叔叔”並自報家門,說自己是劉少奇的兒子,當過兵下過鄉又進工廠,“聽說您恢復工作抓高考,大家都很振奮。我想考大學,現在廠子裡不讓考,如果因為我父母的原因、我的出身不讓我考,我很不服氣”。
10天之後,一封帶著處理意見的回函解決了他和另外9名工友高考報名的問題。在高考前一週,北京起重機廠這些青工拿到了1977年北京市高考考場的最後10個考號。
一封信爭取來報名資格。政審表上父親“劉少奇”、母親“王光美”、本人成份從學生到工農兵佔全了,其餘各欄如籍貫、政治面貌、社會關係等,一律是“眾所周知”。這4個字看上去有些情緒,卻是事實。10年“文革”,中國人沒有不知道這個家庭的。
劉源1978年初收到了“北京師範學院”錄取通知時,中國有27。3萬年齡大大小小、已經娶嫁生子的中青年人,也交上了好的學運,進大學讀書。他們是從1966年至1978年13屆積累下的570萬中國學生中的幸運兒(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恢復高考時,國家允許78屆優秀生報考)。
一個非官方的統計表明,當年參加初試人數為1 200萬,這個數字與老三屆人數相差不多,570萬隻是最後步入高考考場的數字。這570萬人後來有一個大號,叫“77級”。在2007年紀念恢復高考30週年時,有人統計過,從1977年至2007年間,高考為國家選材3 600多萬人。高考改變了“77級”的命運,也改變了國家的命運。
1978年3月初,“劉源”們入學報到,在經歷了上山下鄉後他們看到了雪白的起跑線。
1977年是共和國曆史上一個真正的轉折點,如果1976年代表著一代人的逝去,那麼1977年就是另一代人的重生,這種重生在李克強於2007年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而充分顯現。30年前那場高考中的勝出者:李克強、李源潮、薄熙來、陳平原、王小波、易中天、張藝謀,其中一部分人在持續影響著目前的意識形態,另一部分人對文化又產生影響。作為第五代導演的標誌性人物,衝出“高粱地”的張藝謀,,一路把大紅燈籠掛到了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學者易中天成為一個話題人物;早逝的自由知識分子王小波至今被人念念不忘,他的夫人李銀河對當代中國人的性觀念起著不小的影響。這一切都濫觴於1977年。
時值年底,到了該算算“花落知多少”的時候了。1977年國民經濟恢復較快,扭轉了長期以來停滯不前甚至下降的局面。儘管這一年遭受到嚴重自然災害但損失還是最大程度地被減少了,農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7%。工業生產逐步回升。全國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4。3%。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5 055億元,超過計劃的4。4%,比上年增長10。4%。
由於1976年政治拐點的出現,中國社會生活在經過1977年一年調整後,於1978年元旦,向全世界播發了兩報一刊社論:《光明的中國》。
虹橋書吧。
第19節:1981,對話的年代
1981,對話的年代
這一年的8月8日,剛從桃園機場26中隊離職的上尉情報官林賢順聽到了一個爆炸性新聞——曾與他共事4年的前同事、國民黨空軍5大隊17中隊督察室少校飛行考核官黃植誠,於8點20分駕駛一架F…5F型飛機從臺灣桃園機場起飛“叛逃”到了大陸。這天上午9點28分,黃植誠已經在福建某機場著陸。
和黃植誠一起起飛的還有臺灣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