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歲添千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既然陛下說要廷推,那就廷推嘍,只是嬴政兒子雖然多,但一到十八里挑來挑去,有可能登上太子之位的,也就是長公子扶蘇和少公子胡亥。
長公子扶蘇自然不用說,雖然不是嫡子,但是卻是長子。大秦為未王位紛爭,自古以來都是立嫡立長,所以扶蘇從小就是接受最正統的王儲教育,為人又謙和方正、仁厚善良。縱然是不喜歡扶蘇這樣的人,也不會覺得他討厭。
嬴政是個鐵血皇帝,一生滅國無數,已經為大秦建下了不世之基業。現在秦國已經變成秦朝,家業夠大但不夠穩,需要的不再是開疆拓土型君主,而是一位能與民休息、休養生息的帝王。
兩者綜合之下,長公子扶蘇自然是理論上的最佳人選。
當然,理論永遠只是紙面上的東西,放到現實生活中未必好用。
就像兵法一樣,論紙上談兵,最牛的那是趙國的趙括,可他不一樣在長安,被我大秦的武安君白起所敗。
至於少公子胡亥,這個人……這個人……性格比較的複雜。
他雖然是少子,雖然很得嬴政喜愛,但按理來說少子是不能當太子的,古往今來因為廢長立幼,而引發國家動盪的事比比皆是,嬴政英明一世,沒可能犯這種錯誤。因此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在早期之時,嬴政對少公子寵愛歸寵愛,但卻是一味縱容,任憑少公子如何聰明伶俐,獻出什麼樣的寶物,都只是從父親的角度去寵愛他,完全沒有將少公子當成接班人的跡象。
直到後來……且不提少公子在楚國殺伐果斷,酷似年輕時的陛下,只說後來少公子在觀龍門奇景之時,天空中不但出了異像,而且少公子竟然還隨著異像,找到了丟失已久的九鼎。
所有人都能感覺到,自從少公子帶著九鼎自楚國歸來,嬴政對他的態度就變了。
不管是將秦之發源地封給少公子,還是興建葡萄宮,同時在上林苑中為少公子劃出小封地練手,又或者是出門旅遊時走哪帶哪,甚至還經常拉著少公子上各種大小朝會,都顯示出嬴政態度的變化。而對百官來說,最直觀的變化則顯示在,最近發下來的奏摺上,不屬於陛下的字跡是越來越多了。
而這一次又直接說要廷推太子,思來想去,有眼光的人都覺得,這妥妥的是嬴政在為少公子造勢。
之所以說要廷推,無非只是想找個“眾望所歸”的藉口,讓“心有不甘”的陛下“不得不接受”而已。
陛下真是太狡猾了!
眾人心裡想著,只是他們一邊罵,卻又一邊在心裡想著,自己要不要順從陛下的心意,去博上一把之時,有一個人已經搶先一步站了出來。
這個人很多都認識,是《秦禮》的總編叔孫通大人,一個機智靈敏、精通中庸之道,最重要的是,擅於揣摩上司心思的人物。
一看見叔孫通出來,眾人不由紛紛在心中悔恨自己下手怎麼不早一點,竟然讓這傢伙搶了先機。
此人一向擅長揣摩上司心思,再加上他又是由少公子舉薦才成為《秦禮》總編,少公子於他有知遇之恩,他不幫少公子才怪。
果然,和大家想像的一樣,叔孫通一出場先是沒口子的誇了胡亥一大串話,然後再說了一句,“臣推舉少公子為太子。”
胡亥在一旁看著叔孫通口沫飛揚的表演,心裡感覺怪怪的,總感覺自己和叔孫通嘴裡說的那個“少公子”不是同一個人來著。
什麼性格穩重、態度謙和、知大體曉大義之類的,那真是自己嗎?不會是另一個位面的胡亥吧?
胡亥低下頭漲紅著臉聽著,似乎是在用他粉撲撲的小臉來大家證明,我還是一個恥度頗高的孩子。
好不容易等到叔孫通說完,龍椅上的嬴政又詢問了幾句,接著問其他人有沒有什麼意見,還有沒有什麼人選,沒有人選的話就醬紫了。
在這種明顯拉偏架的情況下,縱然有那麼幾位不死心的公子,勾結了那麼幾個朝臣,也不敢在嬴政面前蹦出來作死,大家只能默默坐著不說話。
但慶幸的是,這個世界還是有公理和正義的,總有那麼幾個自稱“正義小夥伴”的傢伙,看不慣叔孫通這種小人行徑,認為叔孫通是他們儒家的敗類,要把他從儒家逐出去。
對滴,就是儒家的人蹦出來了。
看到儒家的小夥伴氣勢洶洶的走出來時,殿中包括嬴政、胡亥在內的人,都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你終於出來了”的表情,看著慷慨激昂狀噴口水的儒家小夥伴。
和叔孫通一樣,儒家先把扶蘇誇了一頓——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