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回去那種揪心的疼,林逸心裡就又是一陣心酸。
“呵呵,聽你這麼一說,必定也是愛書之人,只可惜我這舊書店現在不怎麼打理了,基本上沒有進什麼好書,好的也都被人撿走了,你就辛苦點看看有沒有其它鐘意的……”
“唉,現在生意不好做啦,以前可以賺幾個仙巴,現在誰還看書,都高科技啦……”阿水伯一邊說著,一邊拿起雞毛撣子,把書架最上方的浮灰給清掃一下。可見,真的很久沒人看書了。
林逸知道他說的都是真心話,再看那書架上的書,雖然萬把本,卻沒幾個品相好的,更別說都是以前用來租賃的舊書,林逸對這些書實在是提不起興趣。
說起來,舊書按照出處來說,可分為“館藏”和“私藏”。私藏就是私人藏書,一般讀書人都懂得愛惜書籍,有的甚至用牛皮紙包了書皮,在書籍上面偶爾會有一些勾畫,或者藏書者的簽名和印章,大致來說,這些書的品相都很不錯。館藏書就是圖書館裡的書,雖然這些書經過翻閱,不過由於管理比較到位,大部分書的品相還是可以的,只不過在書本的後頁往往粘有書袋,書袋裡有“借書卡”,以前人們很討要這種東西,可是逐漸地竟然興起了一種“借書卡”收藏,能夠從借書卡上看到誰誰誰在哪一天借閱過這本書,仔細研究倒也很有意思。
相比這兩種舊書,租書店的舊書就顯得有些“太爛”了,首先在儲存上不如那些正規的圖書館,沒那麼嚴密,借書登記也往往直接寫在扉頁上,畫了又畫,最讓人討厭的是,有一些借書者會把鼻屎等飯粒等噁心東西粘在書頁上,讓人翻看到就直接反胃……
也正因為如此,林逸對種租書店存留的舊書一向都不怎麼感冒。
阿水伯也是老江湖了,一看林逸翻看舊書的表情就知道他不怎麼鐘意這些舊書,就笑嘻嘻地用雞毛撣子打掃著書架,說道:“我看你手裡還提著東西,也是書嗎?”
林逸就舉了舉手中的袋子,“是連環畫,你們叫做公仔書。”
“在前面公仔阿婆那裡買的吧。”
“咦,你怎麼知道?”
“呵呵,這裡除了我就她一個人還在賣書,我們兩個可以說是澳門街賣書界的獨孤二老。”阿水伯開玩笑道。
“那位阿婆說你這裡也有公仔書的。”林逸提了一句。
“有倒是有,不過也是以前租賃的剩貨,品相都不怎麼好,不是封面破舊,就是內容缺胳膊短腿兒……不過倒是有一套我自己珍藏的,你要是感興趣我拿來給你看看……”阿水伯顯得很熱情,眼珠子卻骨碌亂轉。
“那怎麼好意思……”一聽見有好東西看,林逸冷卻的心就熱了起來,嘴裡說著不好意思,眼睛中卻露出希冀渴望的表情。
阿水伯賣書大半輩子了,哪裡會不懂他的意思,就讓林逸稍等一下,他晃進裡屋去了。
須臾,就見他捧著一盒連環圖出來,笑眯眯地對林逸說:“你瞧瞧看,這盒連環圖還滿意嗎?”
林逸接過那連環圖,拿眼看去,卻見是四四方方50開本大小,港版六十年代24冊的《狄青演義》。
《狄青演義》是一部史人物的演義小說,在民間很受歡迎。故事敘述北宋名將狄青抵抗西夏,捍衛宋室江山的事蹟。《狄青演義》一面依據史實,一面加入小說的想像,描寫狄青的奮鬥程,再加上神怪傳奇,更增添故事的趣味性。
話說,上世紀60年代初,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匯聚了一大批藝術水平高超的連環畫家。成為國內連環畫出版的龍頭。當時在香港出版的許多連環畫都是描摹抄襲內地的連環畫,香港本土創作的連環畫的繪畫水平還不高。當時香港美麗出版社打算出版一套《狄青演義》連環畫,慕名聯絡到上海人美社,想請一些名畫家擔綱。盧汶、嚴紹唐、徐宏達、朱光玉、盛煥文、蔡人燕、徐餘興等一共十餘位滬美社內部及社會上的著名連環畫家參與了這套作品的創作。
由於那是個特殊的年代,畫家們與香港出版方達成協議:作品不具名,稿費一次性支付。正因為如此,關於這套作品,每位作者只知道自己分工完成的那部分,而不清楚別人畫得怎麼樣。據參與該套書創作的老畫家徐餘興回憶,當年畫這套稿子因為算是“私活”,都是下班回家後用晚上休息時間畫,自己畫了一本共88幅,稿費記得是每幅8元,而當時滬美社給連環畫外稿支付的稿酬標準一般為每幅5元。由於這套書只在香港出版發行,內地讀者大多未見過這套書。
這套連環畫全套24冊,從第一冊《狄青出世》,第二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