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貴過黃金?實則,不僅僅是宋版書,只要是有些年頭的古籍善本,隨著時代的變遷,就都成為“文物級”的寶物。被一些大藏家,新玩家競相追捧。
為什麼這樣?總之一句話,物以稀為貴!
接下來劉玉教授就又說了,史上書籍遭受的十大災難………
第一次災厄:戰國年間學術昌盛,百家爭鳴,書籍著述甚多。
秦王嬴政統一全國後,施行愚民政策,下令焚書,除醫藥、卜筮、農業之書外,悉數焚燬。
第二次災厄:漢朝建立後,國家重視文化,開始收集遺書。西漢末年,書籍收集甚多。
西漢末年,赤眉軍竄入長安,以火燒之。
第三次災厄:東漢和帝劉肇,致力收集,蘭臺、石室、鴻眉、東觀,皆滿書籍。
東漢末年,董卓挾獻帝遷都長安,焚燬洛陽,書籍損失甚多。王充加以收集,得殘書七十餘車。後李、郭汜復亂,殘書亦遭焚燬。
第四次災厄:漢末魏初,曹操父子喜好文學,致力文化典籍的收集,並命秘書郎鄭默整理圖書編目《中經》。晉武帝司馬炎承繼此統,詔秘書監荀勖根據《中經》編著《新簿》,並首次將典籍分為四部,總括群書。
西晉末年,永嘉年間,五胡之亂,匈奴首領劉聰攻入京城,以火焚之。
第五次災厄:五胡亂華之時,大批士大夫逃亡江南,大量書籍也隨之南遷。
梁武帝蕭衍末年,侯景破京,秘書省被燒,幸文德殿遺留一部分。
後梁元帝蕭繹起兵江陵,打敗侯景,收集文德殿及民間書籍七萬餘本,運往江陵。蕭繹廣羅遍搜天下典籍,共得圖書十四萬卷,堪稱皇傢俬人藏書第一。
西魏大軍南下,合圍江陵,蕭繹見大勢已去,躲入內殿,以書圍身,一火而燼。此次焚燬幾乎將江南的圖書燒個精光,在當時所有的書籍都是手抄本,多為孤本善本,今只餘蕭繹所著的《金樓子》一種。此次浩劫,令人扼腕。
第六次災厄:隋文帝楊堅、煬帝楊廣皆好書籍,致力於圖書收集。隋煬帝出遊,書籍也攜帶前往。
後宇文化及廣陵起兵,圖書損失不少。
第七次災厄:唐太宗李世民提倡文事,至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為大唐文化的安定繁榮時期,大批典籍得到了妥善的收集整理。玄宗創立的集賢院,將文化典籍分為甲乙丙丁四部,對應經史子集。
天寶年間,安史之亂,盛唐藏書遭到大量破壞。
第八次災厄:唐肅宗李亨、代宗李豫開始了文化典籍的修復工作。
僖宗李年間,黃巢之亂,皇室藏書再遭損毀。
第九次災厄:北宋仁宗趙禎慶年間、徽宗趙佶宣和年間,皇室好文,文化為之一興,在國家的致力收集下,藏書量大增。
欽宗趙桓靖康年間,金人入侵,大批文化典籍再次遭遇浩劫。
第十次災厄:南宋,北人偏安,加之印刷術的興盛,福建等地逐漸成為文化中心。在孝宗趙淳熙、寧宗趙擴嘉定年間,藏書又大量增加。
理宗趙昀紹定年間,元兵南下,再成災難。
這裡沒有元朝後來的事,紙質書籍的命運更差。我輩所知,起碼清朝的文字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十年浩劫,電腦網路,使得紙質書的地位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說完這些,劉教授長嘆一聲,頗有屈原投江前的淒涼與哀婉,說道:“這就是古書的命運啊,厄運多變………‘水火兵蟲’被古人認為是書的‘四厄’,其實也是很多藏書家的‘四厄’。近百餘年來,眾多藏家前仆後繼,聚書散書,大藏家倒下去了,藏垮掉了,一些新興的藏書家卻不斷湧現,直至今天。”
“實則,正是由於這些逝去的和新興的藏書家節衣縮食傾囊購書,並盡心保護和刊刻傳播,才使得古代的典籍經劫難而猶能保持榮光。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藏書家的存在,就等同於古書的‘保護神’,等同於文化傳遞的‘使者’,是他們的愛心藏書,才讓我們多一種機緣來體味‘耕讀傳家’‘子孫永寶’的含意。因此,每一個藏家都是偉大的,是高尚的,是值得人敬佩和歌頌的……百年之後,我們也許埋入了黃土地,可是那些真正的藏家,卻會被那些古書記載著,永垂不朽,乃至流芳百世……”
聽完劉教授這一席話,所有人都“痴了”。
沒錯,是感動,是莫名的感動!心中那道被情感充盈著的閥門,被開啟了。
原本的熱血沸騰,原本的激動,從這一刻昇華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