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四十左右的中年男人。
“你好,有需要幫忙的嗎?”那人很和氣地問林逸。
林逸看他眼神不對,就知道對方誤會了,於是就急忙解釋了一下,說自己是從遠地而來,慕名前來淘書的,又說自己造了一份南京的“淘書地圖”,拿出來讓那老闆看了,對方這次釋疑,反而不好意思地說,自己是這家店的老闆,名字叫胡榮貴,很高興能夠見到從中原不遠千里而來的“書友”。
既然大家都是愛書之人,難免會有共同語言,很快就熟絡起來。
林逸遞給胡榮貴一根香菸,兩人坐在收銀臺旁邊,嘮起嗑來。
“我是第一個到倉巷開店的人,可以說是見證了這個舊書一條街的史。”店老闆胡榮貴告訴林逸。當時,倉巷還沒有一家舊書店,倉巷只有現在的1/3寬,擺攤的胡榮貴很快就發現身邊多了朋友,僅一年多,這裡聚集了100多箇舊書攤。“後來有人說地攤影響城市環境,不給擺了,我們租了民房,把書攤搬進店鋪。最多時,整條倉巷有50多家舊書店,成了南京乃至全國最有名的舊書市場。”
胡榮貴說,他這裡來過太多名人,黃裳、王蒙、陳子善等人都是這裡的常客。還有那個扮演“和”出名的影視明星,也非常喜歡舊書、喜歡攝影,“他經常蹲在我的攤子前淘書,也常還還價,看得出來是愛書的人。”
如今舊書一條街即將拆遷,胡榮貴無奈中也只有感慨,“那些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悠悠地吐了一口香菸。
林逸不禁感嘆,確實如此。在很多喜歡淘書人的心目中,買舊書一般不叫買,而叫“淘”,讀書人享受的就是走進一家家舊書店,一本本“淘”的感覺。倉巷就是這麼一箇舊書店扎堆的好地方。
一般人以為,喜歡舊書的多是老年人,其實不然。胡榮貴告訴林逸,如今愛好古籍的人,年齡普遍在30歲左右,而且不見得是學中文、史專業的。有個做監理的讀者雖然只是高中畢業,但文史方面的造詣卻比一些研究生還要高。
這些讀者因淘舊書而結緣。“店裡過一段時間就放出一批舊書,我們不出通知,老顧客看到後馬上打電話通知圈子裡的人,很快人就到了,可見這些人對舊書的痴迷程度。”胡榮貴說。
林逸在這家舊書店遇上幾位南大古典文獻專業的學生,他們說,這家店常有一些世面上少見的好書,回頭客很多。老闆在經營方面很靈活,時常讓些利、打點折,多數情況下都能成交。如果你和老闆混熟了,買書之餘還可以和老闆聊聊天,舊書店的吸引人之處也正在於此。
“不說你不知道,說了嚇你一跳,其實我店裡的顧客還有許多南大學中文的外國留學生,”胡榮貴說,“一開始我也很懷疑這些外國人懂不懂中國文化,可一交流發現,他們對我們老祖宗的東西非常感興趣。”
林逸放眼看去,果然,不遠處書架旁,竟然有一位黑人,他正在靜靜地翻看書。林逸運足眼力仔細看去,靠,竟然還是一本非常深奧的影印版《道德經》。
林逸不由得汗顏,如此高深的經典國粹,自己都不敢輕易閱讀,人家一個老外卻看得津津有味,這真是院內開花,院外香,自愧不如啊。
就在林逸感慨萬千的時候,忽然那黑人老外似乎有什麼問題難住了他,就皺著眉頭,非常陳懇地走到店老闆胡榮貴面前,用非常流利的中文向老闆討教裡面的含義。也許對於他這個老外來說,只要是中國人就應該都懂得這本書的,畢竟這本書那麼的有名。
奈何胡榮貴雖然擁書萬千,又是老闆,卻對《道德經》瞭解不深,為了免得出醜,就隨便在店裡頭找了幾個熟知的老主顧,讓他們來替自己解釋給這位老外書友聽。在胡榮貴看來,這些老主顧都飽讀詩書,一向又都喜歡買古籍書本,定能圓滿完成任務,讓這黑人書友知道中國人博學多才的厲害。
可是,沒想到這為黑人書友竟然是扮豬吃老虎的高手,猶如“諸葛亮舌戰群儒“般,把這幫老主顧駁斥的啞口無言。
頓時,整個書店的人都傻住了,誰也沒想到這位“黑人諸葛亮”這麼厲害,怎麼辦呢?難道說在自己的地盤上,又是在一家中國舊書店內,讓一位老外拿著中國的國粹揚武揚威?
那黑人似乎很不滿意這麼多人竟然沒一個能夠完美解釋這本書的,忍不住操著中文說:“難道你們中國人就沒人看過這本書嗎?連自己先輩寫的東西具體是什麼內容都不知道?”
暈倒啊,竟然被藐視了,還是被集體藐視!
可是面對那本高深莫測,連許多大學教授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