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防,不過他自己也知道頂不了多大用,而且關外的齊克讓已經斷糧了。也就在張承範援軍到達潼關的同一天,黃巢軍前鋒也到了,數十萬人的大部隊浩浩蕩蕩,白旗遍野,不見邊際。齊克讓鼓足勇氣,拼命抵抗,居然打退了黃巢前鋒部隊的進攻,但黃巢親自率領的主力部隊隨後趕到,投入戰鬥,全軍數十萬人齊聲大呼,黃河華山之間地動山搖。
這一仗,從午時打到酉時,齊克讓萬把人的部隊雖然勇敢頑強,但餓得實在不行,只好燒掉營寨退入關內。但飢餓計程車兵已經無法進行有組織的撤退了,齊克讓計劃中的撤退變成了潰逃。潼關左側有一條能通行人的峽谷,平時因為由關上徵稅,所以這條路就給封閉起來,不許私自透過,叫做“禁坑”。張承範的部隊來得匆忙,人數又少,也沒注意到還有這麼個地方需要佈防,就給忽略了。
但齊克讓的泰寧軍潰退的時候,潰兵慌不擇路,見關門擠不進去,乾脆由“禁坑”硬趟過去,有了十個八個兵的成功嘗試,自然就有成百上千人跟著走,數千人一湧而過,居然把這條長滿荊棘藤蔓的山谷踏成了坦途。
當晚,張承範把全軍所有的財物資儲拿出來分發,勉勵將士,鼓舞士氣。然後給朝廷寫遺書:
我離京六日,一個援兵也沒有看到,糧餉也沒有音訊。我到達這天,敵人也趕到了,關外齊克讓的部隊已經餓垮,目前我在用兩千人抵抗六十萬敵人。丟了潼關我自然該負責任,但朝廷謀臣們,恐怕更難辭其咎。聽說皇帝想逃往蜀地,真要這麼瞎幹,天下一定土崩瓦解。我請求大人物們負責任地動動腦子,無論如何給我抽點援兵和糧食來,這樣大唐朝還能有救。
最後這句很有氣勢,故引用原文:“使黃巢繼安祿山之亡,微臣勝哥舒翰之死!”一百二十四年前,大唐名將哥舒翰正是在這裡與安祿山叛軍進行了著名的潼關、桃林會戰,哥舒翰戰敗被俘殺,從此大唐由盛轉衰。所以,杜甫《潼關吏》吟道:“請囑關防將,慎勿學哥舒!”
張承範當然不願意學哥舒,但這由不得他,他只能選擇戰鬥或是逃跑。他選擇了戰鬥,雖然力量是如此的懸殊,以兩千人對抗六十萬之眾!不管張承範站在哪個陣營,無論他這一行為是推動或是阻礙了歷史的前行,我們都必須承認:勇敢與忠誠是人類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張承範敢以兩千對六十萬,證明了唐軍不是完全沒有戰鬥的勇氣,在這曲末世風雨飄搖的輓歌中,大唐雄武之風猶未泯滅。
第二天清晨,黃巢居然沒發現多了一條路,執著地強攻天險潼關城,由寅時到申時,潼關守軍箭矢用盡,已經在用石頭砸人了。可是潼關仍然在堅守中。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這就是天險潼關!
黃巢軍以老百姓千餘人掘土,填平了關城外的天塹,夜裡又縱火焚燒了潼關城樓。在昨天潰兵踏平“禁坑”之後,張承範已經發現那裡可能成為敵軍的突破口了,但他手裡畢竟只有兩千多人,放在一起還能勉強守守潼關城,分了兵哪裡都守不住。
可是黃巢也突然發現“禁坑”的價值了,這天夜裡他派尚讓、林言率精銳繞過“禁坑”,夾攻潼關城。張承範急派部將王師會帶八百人堵截尚讓軍,但為時已晚,野戰中八百新兵無論如何也不是數十萬人的對手,王師會只得退回關城。
次日晨,黃巢揮軍夾攻潼關,只有兩千多人的張承範軍終於撐不住,崩潰了,王師會不願做俘虜,自殺了。張承範率餘部殺出重圍撤走。跑到野狐泉,才碰見姍姍來遲的奉天鎮援兵兩千人,張承範這時只能苦笑道:“你們來得太晚了!”
黃巢雖然取得了潼關之戰的勝利,但多少有點勝之不武:他六十萬人和餓暈了的齊克讓萬把人打了大半天,讓齊克讓全身而退;和張承範兩千多人打了一天多,又被張承範帶著殘部溜走了。朝廷這個時候可算是想通了,表示願意授予黃巢天平軍節度使的節鉞——可黃巢這會兒已經不稀罕這個了,就是他手下的尚讓、孟楷這幫人,也不一定瞧得上這個把節度使。
對朝廷這個誠懇的提議,黃巢未予理睬。因為,長安城就在眼前了!
在潼關被黃巢攻克後的第三天凌晨,唐僖宗和宦官田令孜偷偷帶上幾個親王、妃嬪,以五百神策軍護駕,出金光門逃往西川。這一天清晨,大多數不知情的官員還仍然堅持上朝,可是他們的皇帝已經擅離職守了。有些盡職的官員扔下家人財產去追隨皇帝,可皇帝逃得實在太快,把這些忠心耿耿的臣下們遠遠丟在腦後。有危險,逃西川,這在李唐王朝似乎也是個家族傳統了。就這樣,皇帝逃了,丟下他的百官子民,丟下他的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