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晚林。此夕窮途士,鬱陶傷寸心。野平葭葦合,村荒藜藿深。眺聽良多感,徙倚獨沾襟。沾襟何所為?悵然懷古意。秦俗猶未平,漢道將何冀?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一朝時運會,千古傳名諡。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
對李密而言,寫詩的目的就跟現在唱卡拉OK差不多,基本上是為了發洩。據稱他完成作品後,竟然傷心地哭了(詩成而泣下數行)。
有人看他行為古怪,又覺其詩隱隱含有反意,就悄悄去向太守趙佗檢舉。好在李密有幫徒眾,訊息靈通,聽到點風聲,慌忙趕在兵丁來之前又逃掉了(不知施老先生寫到宋江題反詩時是否參考了這一段)。
離開淮陽後,走投無路的李密跑到了他妹夫雍丘(今河南杞縣)縣令丘君明家裡。丘妹夫哪裡敢收留如此一個重犯?但礙於親戚情面,倒底幫了點忙,把他介紹給一個朋友王秀才。王秀才名字雖然文弱,但為人卻非常仗義,又敬李密是條漢子,不光接納了他,還收他做了女婿。然而人倒黴時喝開水都塞牙,不想到丘妹夫的侄子竟把這事兒向當局捅了出去,官府很快派兵將王秀才家團團包圍。不幸中之大幸為,李密當時正好不在家,又逃過一劫。可惜的是,王秀才和丘妹夫卻賠上了性命。
對於高幹子弟出身的李密來說,這種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雙重摺磨也許從沒有過。但正如孟子所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被逼到絕境的李密終於意識到,他必須要改變繼續亡命天涯的思路,轉守為攻,化被動逃跑為主動反擊。
但問題是,怎麼反擊呢?
當初楊玄感在黎陽起兵時,雖然兵也不多,但好歹有些權力,又有黎陽的糧草錢財作本錢。
而如今的李密卻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一無人,二無權,三無錢。如何做到白手起家,挖到第一桶金呢?
2、縱橫之術(1)
缺人、缺權、缺錢是李密的三大劣勢,不過天無絕人之路,走黴運的小李子也有三大優勢:
一、名氣。楊玄感之役雖然失敗,但李密的名聲卻在白道(負面)黑道(正面)打響了。
二、才能。前面已經充分展示,此處不再贅述。
三、姓氏。當時有句著名的童謠為“楊花謝,李花開”,天下人都認為上天要安排李氏王朝來取代楊氏王朝。而李密的姓比較討巧。
我們且看看,他是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完成稱霸第一步的。
李密自雍丘脫逃後,來到今河南滑縣附近。其周圍,盤踞著五股佔山為王的土匪勢力。分別是瓦崗(今河南滑縣南)翟讓、外黃(今河南民權縣)王當仁、濟陽(今河南蘭考縣)王伯當、韋城(今河南滑縣)周文舉、雍丘(今河南杞縣)李公逸。
按《隋書》、《舊唐書》記載,李密是直接跑到了翟讓旗下。翟老大手下人因李密曾是楊玄感部將,勸翟讓殺他,幸好王伯當從中周旋,李密才倖免於難。後來,他就留在瓦崗,幫翟讓四處打仗。因為能力實在太出眾,最後反而成了翟讓的老大。
我們不敢貿然說以上兩本史書記錯了,但按此理解,以下幾點根本解釋不通。
一、楊玄感也是反賊,跟翟讓是同道中人。李密曾經的身份不應成為翟讓要殺他的理由。
二、王伯當是另一個山頭的老大,為什麼跑過來勸翟讓不要殺他自己的手下人(干涉翟讓內政)?而更奇怪的是,翟讓居然還給了王伯當面子。
三、李密再能幹,都只是翟讓的手下。在那個時代,手下人再強,也還是老大說了算。又有哪個老大肯心甘情願地讓位?
而《資治通鑑》對此事的記載要詳盡的多,雖然與以上兩本史書有很大出入,但邏輯卻講的通,故此處行文以《通鑑》為準。
李密到滑縣一帶的目的並非是要投靠某一個山大王,而是要把這些山賊們統統收編到自己帳下,成為他問鼎中原的資本。
為達到此目的,他進行了非常周密的策劃,一步步地付諸實施。
第一步:確定初期工作方向
首先,他需要分析這五位山大王的實力如何。一般而言,實力越強的人腰板越硬,越不容易依附別人,要收編他們的難度係數也越大。反之,則相對容易。
基於此考慮,李密把山大王們歸結為強弱兩派:強,瓦崗的翟讓;弱,其餘四個。
他決定先向弱派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