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4頁)
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回來了,都異常高興。烹羊宰牛,佳餚滿桌。李白的母親見兒子有風塵這色,且又消瘦了不少,不停給李白夾菜。李母愛憐的問:“你看你都瘦成什麼樣了,回來一定要好好補一下。快說說這一年多你是怎麼過的。”李白回答:“我先跟趙蕤老師學習,趙老師知識非常淵博,他的《長短經》更是一部有關王霸之學的奇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李白扒了口飯,繼續說道:“然後我出遊成都,在途中遇到一貴人。你們猜他是誰啊?他就是兵部尚書蘇廷,現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他看了我的文章,很是欣賞,說要向朝庭推薦我。誰知這時出來一狗官打斷了我們的談話,還將我趕了出來。哎,從此再出沒見著蘇大人。”李白又講了訪李邕吃閉門羹的鬱悶,遊峨眉的舒暢,還有廣浚和尚彈琴技術的高超。從言語當中,李母還是聽出了淡淡的哀愁。李母說:“我兒不必心煩,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李客介面說:“是啊,是金子總要發光,只爭早與遲。”李白稍稍寬心。家人為他整理好房間,李白享受著家庭的溫馨。
李白修道成仙的願望日益強烈。其詩云:洗硯修良策,敲松擬素貞。此時重一去,去合到三清。從中可見其決心之大。除了讀書外,便在附近的靈山秀水訪仙求道。
戴天山有個道士,很有名。李白決定去拜訪。戴天山在江油太華山,大匡山後三十里外,為岷山山脈的主峰之一,拔地而起,孤峰秀美。其下有“鹿藏坪”,是個修道的好場所。時值春天,桃花帶露,嬌美無比。樹林深外,時有野鹿經過。一株株挺拔的野竹,插入雲中。然而鐘聲不聞,道士未歸。李白不由惆悵萬分,寫下《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在,愁倚兩三松。
李白又去拜訪大匡山中姓雍的道士,可惜又未遇見,遂作《尋雍尊師隱居》一詩。
時間過得飛快,李白已經24歲了。李白心想: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果就此終老一生,豈不白白來到世上?我當遊劍江湖,拜訪名流,求取功名。寺中僧侶、鄰里鄉親都捨不得讓李白走。
李白心意已決。臨行前,李白把故鄉故景看了個夠。站在山峰上,只見旭日東昇,雲蒸霞蔚,碧峰如染。綠藤老樹,隨風輕搖。山間小路上,獵戶帶犬。僧人洗缽,驚走白鶴。多麼迷人的景色,可惜我就要離開了,去追尋自己的理想。於是漫成一首《別匡山》:
曉峰如畫碧參差,藤影風搖拂檻垂。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看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時。
親朋好友俱來相送。李母牽住李白的事:“兒啊,在外要照顧好自己。”李客說:“萬事小心。”李白點點頭,說:“我會的。妹妹,替我照顧好二老。”李白與眾人揮淚灑別。父親還給李白請了一個精明能幹的書童。帶上盤纏及琴劍書籍,向成都方向而去。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八。仍憐故鄉水 且會白雲生
路經峨眉,李白駐足。夜晚,但見半輪秋月。這月亮也該照著親人吧。詩成一首: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此詩連用五個地名,卻又渾然天成,不愧千古絕唱。難怪周恩來總理有一次酒後題詩,就是寫的這首。
經過三峽,李白學習當地民謠,寫了一首《巴女詞》: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飛。十月三千里,郎行幾歲歸。
李白與書童出了三峽,看見荊門和虎牙山兩山對峙,滾滾長江從中流過,像門一樣,故謂之“荊門”。過了荊門,天地豁然開朗。崇山峻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開闊的平野。李白站在船上,一輪皓月當空,猶如一面銅鏡躍入江中。傍晚五色雲彩結成海市蜃樓。回望來時路,不由思緒萬千:別了,故鄉的親人!別了;故鄉的高山!那光滑的石牛,曾給自己多少歡樂;那片荷塘,多少回把你凝眸;那深山叢中,留下幾多腳印;那寺廟裡,有多少回與老僧談佛論經……這一切都將遠去,我會把你們留在心裡。還好,有這故鄉的水送行。李白已是雙眼泛潮,口占一詩《渡遠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沿江美麗的景色讓李白沉醉。但見碧波盪漾,岸上芳草碧樹,鶯歌燕舞。忽見前方建築甚密,喧鬧嘈雜,原來是荊州首府到了。
荊州是唐代山南大道首屈一指的大州。而首府江陵,數年前曾是楚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