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2/4頁)
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爾為我楚舞,吾為爾楚歌。且探虎穴向沙漠,
鳴鞭走馬凌黃河。恥作易水別,臨岐淚滂沱。
李白高歌“且探虎穴向沙漠”上路,心中有易水別的悲憤。黃河,孕育著華夏文明的母親河,濁浪排空,聲震九天。此次過河,能否活著回來,李白恍惚中看見一個披頭散髮的老者,疾步渡河。後面是一個老女人,追趕著,哭著,阻止他過河。可畢竟晚了一步,老者已墜入河中。落水聲淹沒在巨大的水流聲中。老女人跪在地上哭泣,撕心裂肺的聲音: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墜河而死,將奈公何?突然,老女人化成了夫人宗氏。李白大驚,急忙揉揉眼睛,什麼也沒有了,只有濤聲依舊。
李白走得慢,沿途遊覽。李白登邯鄲洪波臺觀發兵,不由豪氣頓生,先前的鬱悶一掃而光,寫下:
我把兩赤羽,來遊燕趙間。天狼正可射,感激無時閒。
觀兵洪波臺,倚劍望玉關。請纓不繫越,且向燕然山。
風引龍虎旗,歌鐘昔追攀。擊築落高月,投壺破愁顏。
遙知百戰勝,定掃鬼方還。
四一。出山為報國 險喪命於鯨
十月的幽州,葉落盡,塞草白。
何昌浩熱情接待了李白。兩人寒喧以後,何昌浩道:“兄長來得可真不巧啊,王爺到京城未歸,可能要等一段時間才回來。你先住下來,看看四周的風景,熟悉一下週圍的環境。”李白道:“那很好啊,有勞兄弟了。”
幽州名勝不少,李白自得其樂。不過讓李白最感興趣的是軍營。營帳到處都是,每隔不遠就有一個烽火臺,晝夜有人巡邏。強健計程車兵,手執利器,齊聲高喊著,動作整齊劃一。那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使得李白熱血沸騰。不時有快馬進進出出,想是報告軍情的,揚起漫天的黃沙。到了夜間,地上的燈火和天上的星星交相輝映,蔚為壯觀。
李白很快在軍營中結識了新朋友。這些朋友雖不識字,但至會走路便學騎馬,然後學射箭,身手十分了得。唐軍的精華多聚於此,和京城紈絝子弟組成的軍隊,豈可相提並論?誰勝誰負,不言而喻。與他們喝下數碗酒,李白應邀去打獵。林中地面覆蓋著一層積雪,樹上掛著冰條兒。這時天空一黑,李白彎弓如滿月,射向天空。不多時,有重物墜地,雪花四濺,形成一個大坑。原來是兩隻鷹,被一隻箭連著,鮮血染紅了地面。眾人紛紛讚道:“好箭法!好箭法!”有人道:“想不到李兄不僅書讀得多,功夫也如此了得,真是文武雙全,必定會受到王爺的重用。”李白微笑著:“僥倖,僥倖。”內心卻十分高興。回到住所,李白喜作《行行且遊獵篇》:
邊城兒,
生年不讀一字書,但知遊獵誇輕巧。
胡馬秋肥宜白草,騎來躡影何矜驕。
金鞭拂雪揮鳴鞘,半酣呼鷹出遠郊。
弓彎滿月不虛發,雙蒼迸落連飛削。
海邊觀者皆辟易,猛氣英風振沙磧。
儒生不及遊俠人,白首下幄復何益。
剛寫完,何昌浩走進來,說:“聽說李兄一箭雙鷹,小弟真是佩服。”李白道:“碰巧罷了。”何昌浩看到桌上的紙,上面墨跡未乾,不由讀出來:“邊城兒,
生年不讀一字書,但知遊獵誇輕巧。
胡馬秋肥宜白草,騎來躡影何矜驕。
金鞭拂雪揮鳴鞘,半酣呼鷹出遠郊……”
何昌浩點頭:“嗯,好詩好詩,兄長在此必有一番作為。你看我這些天忙得昏天暗地,明天有空,我陪你出去走走。”李白道:“那就這樣決定了。”
第二天一早,兩人隨身帶了弓箭,策馬而去。沿途但有認識的人,皆互打招呼。離軍營漸遠,陽光暖暖的照著大地。空中傳來悽慘的叫聲,是一隻落單的大雁。何昌浩拈弓搭箭,那大雁從雲中落下來。李白笑道:“兄弟的箭法也不錯嘛。”何昌浩道:“身在軍營,耳濡目染啊。”兩人繼續向前,上了一座山。風吹過,衣襟飄揚。何昌浩說:“我們不可再向前,你看,前面那山就是燕支山,匈奴的境地了。”隨著何昌浩的手勢,李白看到花花綠綠的東西在蠕動,卻是牛羊。何昌浩說:“你看,那騎著馬看牛羊的是婦女。他們自恃是馬背民族,欲蛇吞大象,屢屢進犯我邊關,害得百姓不得安寧。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李白說:“絕不能讓他們的陰謀得逞,我李白不才,為保百姓安寧,縱流血犧牲也在所不惜。”何昌浩說:“太好了,這次王爺進京,只等聖口一開,我們便可建功揚名。”李白情緒高漲,在馬背上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