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思ち業惱�帷! �
在美國人看來,中東不僅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而且又位於歐洲的側翼,是北約防禦力量較薄弱的“軟腹部”地區,是美國兩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戰略的中間環節。因此,美國曆屆政府都認為,無論從軍事的或經濟的角度來看,中東都是“美國、歐洲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生存的基石”,為保證美國在該區能源基地的安全、油路的暢通和歐洲側翼的穩定,美國必須利用其所有的力量、手段來獲得這一地區。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就丟擲了“艾森豪威爾主義”,以便加強對中東的軍事和經濟滲透,為此成立了中央條約組織,並加強對以色列的軍事支援,將其作為美在該地區的“不沉的航空母艦”和主要戰略支柱。同時,美國竭力阻止蘇聯勢力在中東地區的滲透,因為一旦蘇聯控制了波斯灣,不僅控制了西方國家燃料庫和海上運輸線,而且可形成對歐洲的鉗形包圍。因此,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美國迅即做出了強烈的反應,聲稱:“任何外部勢力想控制波斯灣地區的任何企圖,將被視為對美國重大利益的攻擊,對於這種攻擊,將採取任何必要手段予以擊退,其中包括使用軍事力量。”卡特總統下令組建了一支“快速部署部隊”,以保護海灣石油航道的安全。後來,里根總統將其升格為中央司令部,以加強對中東及周邊地區的軍事控制。1986年2月美國里根政府宣佈,為了確保美國對世界主要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控制,以便保證對美國及其歐洲和遠東盟國具有重要意義的海洋戰略交通線的安全,並扼制前蘇聯,要在全球範圍內控制16個海上咽喉要道。而中東地區的蘇伊士運河、曼德海峽和霍爾木茲海峽便被納入其中。
冷戰結束後,美國憑藉其惟一超級大國的地位,努力謀求中東地區的主導地位和獨攬中東和平事務。美國認為伊拉克和伊朗是其在中東的最大威脅,因為這兩個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不僅長期反美,動輒使用“石油武器”相要挾,而且它們有當海灣霸主的野心,而這是美絕對不能容忍的。“9·11”為美國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希望借反恐“東風”推翻薩達姆政權,剪除美在海灣的一個心腹大患。而且如果先把最弱的伊拉克打掉,便可完成對伊朗的軍事包圍,如果伊朗仍舊“不識時務”,美國便可如法炮製,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從在土耳其、伊拉克、阿富汗和其他中亞國家的軍事基地以及遊弋在波斯灣的軍艦向伊朗發動進攻。理由?布什在其國情諮文中已經說得十分清楚:“在伊朗,我們仍然看到一個壓制人民、尋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且為恐怖分子提供援助的政府。”
。。
獨佔“世界石油寶庫”
作為當今世界能源主體的石油,對工業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被人們稱為現代工業的“血液”,因而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爭奪的主要目標。1982年的英阿馬島之戰,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和隨後爆發的海灣戰爭,以及俄羅斯政府對車臣分離主義武裝的堅決鎮壓不都是為了石油嗎?難怪有人說:“許多地面上進行的戰爭,起因都是地下的石油。”
中東素有“世界石油寶庫”之稱,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可採儲量約一千多億噸,其中中東的儲量就達七百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70%。中東的石油年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4%,銷售量約佔世界總銷售量的65%,是世界能源的供給中心。中東地區的石油儲量大、產量高、油質好、油層淺、易於開採,而且中東各國的油田離海近,便於運輸,而不像俄羅斯和中亞國家的油田位於歐亞大陸腹心地帶,必須修建漫長的輸油管道,另外中東地區的石油開採成本很低,每桶僅為2—4美元。因此,質優價廉的中東石油對石油消費國來說有著無法抗拒的誘惑力。目前歐洲進口石油中的60%、日本80%以上都來自中東。據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預測,到2010年全世界消費的石油一半以上將來自中東。因此,“誰擁有中東石油,誰就擁有世界”。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國和原油進口國,石油需求的一半以上依靠進口,年進口原油近5億噸,佔世界原油貿易的近1/3。據美國能源部預測,到2010年,美國石油進口依賴程度將達70%,因此確保能源供應歷來是美國政府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長期以來,中東地區一直是美國石油進口的主要來源,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從中東進口的石油佔總進口的40%,因此在1974年和1979年的兩次石油危機中,美國經濟遭受到沉重打擊。隨後雖然美國不斷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但2001年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