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日和3月27日《光明日報》分兩次發表了記者對我的專訪《理想戰爭與戰爭新趨勢——訪資訊戰專家、未來學家沈偉光》;3月《全國政協&;#8226;內刊》發表了《以“理想戰爭”為目標,加強我國軍隊和國防建設》;4月2日《北京晚報》發表了記者對我的專訪《美國飛機幹嗎來了——赤裸裸地展示美國政府的霸權主義》在海內外引起震動,數百家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予以轉載;從5月到8月,廣州軍區《戰士報》分5次發表了記者對我的專訪:《戰爭規模逐漸走向微型化》,《零死亡成為未來戰爭的理想目標》,《機器人戰爭是實現零死亡的途徑》,《戰爭需求將成為新的大眾產業》,《未來戰爭領導人被推到戰爭最前沿》;“911事件”的第二天,《北京晚報》於9月12日發表了記者對我的專訪《襲擊事件將會帶來什麼》(訪談);10月15日在《光明日報&;#8226;內刊》發表了《警惕新恐怖主義的威脅》;11月14日《中華讀書報》發表了記者對我的專訪《一網打盡“文抄公”》,從而掀起了軍事學術界打假的風潮。
2002年,3月4日在《北京日報》發表了《被剽竊者如是說》;4月30日在《光明日報》發表了《資訊保安人才培養迫在眉捷》,呼籲國家加強資訊保安人才培養工作;9月23日在武漢《國防教育報》發表了《“###”已不擇手段》,寫這篇文章時正在上海浦東考察,活動安排得很緊,利用中午休息1個小時完成的;9月29日《人民日報&;#8226;內部參考》和10月25日《人民日報&;#8226;內參選編》,共同發表了《我國資訊保安面臨的十項任務》,這是我為國家提供的《國家資訊保安保障體系框架》的部分內容。
2003年,寫文章的時間很少了,主要精力放在寫書編書上。7月份,廣州軍區《戰士報》再次開劈專欄發表記者對我的專訪:《那種沒有火力的戰爭是否能到來?》,《老通訊裝備在未來作戰中能否完成指揮聯得上?》,《初級軍事知識在高科技戰爭中能發揮作用?》,《資訊戰中體能訓練是否有必要?》,值得一提的是,《戰士報》的楊玲女士是一位很有眼光和才氣的編輯,是我接觸過的許多女軍人中最有軍事學術素養的一位;10月24日和11月7日分別在《國防教育報&;#8226;新視野》發表了《人類戰爭的最終樣式——思維戰》和記者的專訪,《讓戰爭走出純暴力的陰影——訪中國資訊戰之父沈偉光研究員》。
2004年,我從北京調到地方工作,只發表了3篇文章,還是5月份到北京開會時寫成的,都是在《中國國防報&;#8226;軍事特刊》上發表的,5月11日的《資訊有國界》,6月1日的《資訊戰:對思想和精神的攻擊》,6月15日《斬首仍將繼續》,這幾篇文章都是曲延濤編輯的,這是一位國防大學的高材生,他的敏銳性特強,經他的編輯,這些老內容重新發出新的思想火花,反響都很大。
txt小說上傳分享
感謝新華
1995年重操舊業以後,我研究的課題全部是戰爭問題,其他問題在我的思維中停留的時間很短。1997年以後,我重新又把主要精力放在寫書出書上,在出版的專著編著中,有29部是與戰爭問題有關。
1997年出版的2部專著寫得最快,一共用了半個月,是剪刀加漿糊的傑作,一本是中國社會出版社2月出版了527千字的《製造革命——資訊社會的能量考察與人類的遠端設計》;另一本是人民出版社6月出版了270千字的《新戰爭論》。
那是1996年清明節後的一天,我和人民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薛德震,一編室主任王乃莊、編輯侯俊智,新聞出版署劉萬利等朋友在北京農展館附近的順峰海鮮酒樓喝酒閒聊,他們對我在未來學和軍事科學領域取得的成果很感興趣,鼓勵我將已有的學術成果整理出版,還給我出了許多點子。
在朋友們的鼓勵下,用半個月時間將我所有的學術成果梳理了一遍,整理出70多萬字的初稿,還借用一首歌名作書名:《未來不是夢》。人民出版社還安排了一位年輕有為的編輯戴聯斌為我的書做責任編輯,為了慎重期間,王乃莊又請研究美國問題的前輩鄧蜀生老先生審稿。書名是經過多次討論後才確定為《新戰爭論》的。人民出版社破例為我製作了精美的招貼廣告:軍人的冷靜、學者的深刻、愛國者的熱誠、詩人的浪漫,青年資訊戰專家和戰略學專家沈偉光透過《新戰爭論》告訴你,一種全新的戰爭觀念,一種頗有前途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