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照預先的作戰計劃來進攻時,竟意外地發現,這裡已經掛起了日本國旗。
經過十天的休整,日本侵略者轉而向旅順發起總攻。
這時旅順有清朝守軍13萬餘人,兵力可謂雄厚,憑藉要塞的軍事工事,被李鴻章視為“固若金湯”。然而守軍將領鬥志渙散,除徐邦道率部奮力抵抗外,其餘紛紛潰散。
僅四天時間,清朝苦心經營了十幾年的旅順陷落。日軍對手無寸鐵的平民,進行了血腥的大屠殺。
佔領旅順後,侵略者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威海衛港。
威海衛位於山東半島北岸的東端。海港的南北兩岸,猶如兩隻臂膀,突入海中,形成半圓形。劉公島橫置其前,日島、黃島又緊緊與劉公島相連,形成海上的開然屏障。
由這道天然屏障護衛的海灣,是理想的停泊船艦之地。威海衛港是北洋艦隊最重要的港口。
日本軍隊就是要消滅躲在海灣裡的清朝北洋海軍艦隊。
此時,港灣中停泊著戰艦九艘,炮艇六艘,魚雷艇13艘。
對於日軍的計劃,光緒皇帝已有所察覺。他命令李鴻章把北洋艦隊調出港口,抓住戰機,向敵人進攻,以免坐困。
但是李鴻章竟違反光緒旨意,對北洋艦隊各艦艦長下了死命令,誰也不許出港,若是違令出港作戰,即便取勝,仍然有罪。
正是由於李鴻章頑固地堅持他的“保船”宗旨,北洋艦隊的悲劇隨之而來。
光緒二十一年正月,日軍再次採取從陸路包抄的戰術,由海軍運送二萬多日本兵,在威海衛的成山登陸,向威海衛港發動攻勢。
光緒又命令李鴻章將“定遠”號等艦隻,衝出港灣,擊毀日船,斷敵後路。
李鴻章再次違令。
十天後,日軍從陸路佔領了威海衛南北兩岸炮臺。同時又封鎖了港灣的出海口。
北洋艦隊成為甕中之鱉。
日軍用陸岸炮臺及軍艦上的火炮,一齊向停泊在港灣內的中國艦船開炮轟擊。
北洋艦隊的許多官兵奮力還擊。但敵人炮火越來越猛,不斷有戰船被擊沉。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向北洋艦隊統帥丁汝昌致信,勸他率艦隊投降,被丁汝昌堅決拒絕。
形勢愈益危急,丁汝昌遂命尚存的各艦冒死突圍。
但是艦上的外國船員和貪生怕死的將領,都拒絕執行命令。
在劉公島上的彈藥快要用完的情況下,丁汝昌下令,炸艦沉船,以免資敵。
又遭到一些將領的反對。
丁汝昌遂憤而自殺殉國。
於是由英國顧問浩威出面,假託丁汝昌的名義起草降書。繳出殘餘艦艇11艘,以及劉公島上的炮臺、軍用物資,向日軍投降。
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與此同時,在山海關外的陸戰,清軍也一敗塗地。接連失去牛莊、營口、田莊等軍事要地,戰線潰散。
由於受妥協路線的干擾,軍隊的腐敗,清朝輸掉這場戰爭,已成定局。
隨著軍事形勢的惡化,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之間的較量逐漸尖銳起來。雙方鬥爭的格局,也發生的改變。
戰爭之初,由於全國上下強烈的抗戰呼聲,慈禧太后還不敢公開推行其妥協退讓政策。只能耐下性子,坐守頤和園,
靜觀局勢變化。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威懾作用,以及手握軍政大權的李鴻章在前臺的表演,左右局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圖發展。
但是事實並非盡如其意。
當清軍節節敗退,侵略者進入中國本土作戰的時候,慈禧太后再也坐不住了。
她看到,日益臨近的六十壽辰慶典,已經無法按照預定計劃,轟轟烈烈地舉行。人們和朝廷的注意力,都轉向了戰爭。
她更擔心,東北的盛京(即今天的瀋陽),被日軍佔領。
盛京是清朝在關外的發祥地。這裡有早年的皇宮,有祖上皇帝的墳塋。入關之後,這裡又被定為陪都。
清朝視盛京為根本。
然而,慈禧最害怕日本軍隊把其所向披靡的鋒芒指向北京,重現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她與咸豐帝倉皇出逃的狼狽局而。
慈禧太后終於親自站出來,干預光緒皇帝主政了。
她先在光緒二十年八月二十六日,發出一道懿旨,降低慶壽典禮規格,令慶典仍在皇宮中舉行。在頤和園籌辦慶壽之事,即該停止。
兩天以後,她就迫不急待地如召重臣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