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家的孩子對輔導老師愛 理不理的,有時甚至連招呼都不打,就跑到外面上網去了。弄得登門的輔導老師來過幾次後,就再也不願意來 了。眼看高考即將臨近了,朋友便來找我和他家的孩子談心。下面就是我和他家孩子的對話:
“你能理解父母為你請輔導老師的用心嗎?”
“這還用說嗎?當然理解,只是不想說出來而已!”
“那你為什麼對輔導老師,這麼冷淡呢?”
“因為我已經長大了,我有自己的學習計劃,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幹嘛還要把我當作小孩子一樣呢!”
……
面對這位孩子的回答,我無言以對。
是的,朋友的孩子已經十七歲了,雖然不是特別的成熟,可他已經是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了,如果做家 長的還把他當成一個需要隨時呵護的人,那麼,孩子肯定受不了。
由朋友家的孩子,再想起我家的女兒。我們這一代人,由於歷史和家庭條件的限制,很多願望都不能完成 ,因此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女兒身上,我全心全力地想把她打造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才女,應該說, 我是在把她納入自己所設計好的軌道。
因此,我為她請了手風琴教師、美術教師,我愛人親自擔任圍棋教師。每天要畫一幅畫,要練習二至三個 小時的手風琴,一個星期和丈夫下三盤棋,這樣的安排在我看來合情合理,可是女兒的行為卻讓我寒心,她馬 馬虎虎地拉些簡單的曲子,一幅畫簡簡單單,潦草了事。
當我提出質疑和批評的時候,她卻總會以“老師說要先練習這些簡單的打好基礎”之類的話來反駁我,女 兒不像男孩子那樣和我吵架,可是她的那種“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卻讓我不知所措。女兒不再聽我的安排 了,我漸漸地感到再也找不回當年的那個乖乖女了,我的女兒已經長大了,她現在有主見,有思想了。已經不 再是一隻溫順的小貓,她開始接觸世界,而她此時所接受的教育足可以讓她能夠初步規劃出自己的目標,形成 自己的個性,她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因此,當我們的以成人化的理念和要 求與她的想法以及目標相逆時,便會產生碰撞。
別希望孩子百依百順
孩子聽話,百依百順,對於做父母的來說,自然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可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由於 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他們急於在萬事萬物中尋找獨立的方式,所以常常會表現出一副和父母格格不入的姿態。 父母說好的,他偏要說差,父母說差的,他偏要說好。
於是,“對抗”就這樣發生了!孩子與家長各執一辭,完全不去考慮對方的想法,只想改變別人,不願改 變自己。久而久之,父母便覺得,這孩子太不聽話了,簡直沒法交流。作為孩子呢?他們也想不通:“我的父 母,為什麼這麼不理解我呢?”
在家庭生活中,作為父母,你也許不知道,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但心理卻並不成熟 的階段,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但他們對成人尤其是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總覺得父母“跟自己過不去”,也 因此形成強烈的的逆反心理,心靈的大門朝著同齡人開放,卻對成人緊閉。這時候的孩子特別需要心靈關懷, 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知心朋友。
如果在這個時候,做父母的不理解孩子所處的生理週期,一味要求孩子言聽計從,百依百順,便會產生強 大的逆差。一方面,覺得辛辛苦苦苦地把孩子養到這麼大,原指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計劃茁壯成長,誰知,孩 子一大,所有的計劃都只能付諸東流。另一方面,自己由於工作、生活壓力很大,面對孩子常常心急氣躁。這 時的自己同樣需要關懷,需要理解和諒解,需要知心朋友。
所以,處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兩個“特殊”時期的兩代人,有著共同的要求:理解、尊重和溝通!如果雙方 都改變一下自己,情況就不一樣了。做父母的,別希望孩子百依百順,做孩子的,也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許多父母經常抱怨說,我家的孩子,你要他讀書,他就要上網;你要他乾點家務活,他就要去外面打球; 你如果多說了他幾句,他就說,你這人怎麼這樣煩啊!
許多孩子則經常和他們的同齡人說,我媽太煩了,我想放鬆一下心情,在網上瀏覽一下新聞,我媽看見了 ,非說我不好好學習,總是強行將我的電腦關了;我想去外面和朋友打打球,可我媽非得要讓我把家裡收拾好 了才能走。
你看,同樣的二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