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能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本來不是那麼回事,也故意做出那樣的事 來,結果事態的發展與父母的初衷剛好相反,這樣的教訓並不罕見。
另外,由於受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家長制的影響,許多家庭裡缺乏民主氣氛,家長有權對孩子指手劃腳。 而如今的孩子儘管思想不成熟,卻有很強的獨立意識,他們的意見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就很容易和父母產生 對立情緒,產生所謂“代溝”,孩子們心裡的話也不願意同父母說。
所以,父母就會覺得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同自己的距離突然一下子拉大了,很難同他們交流和溝通。為 了了解孩子,有的家長就要靠偷看孩子的日記、信件或偷聽孩子的電話來窺探孩子的內心及行為動態,從而使 孩子更增反感,進一步加深孩子和家長的矛盾。其實瞭解孩子最重要的是以尊重孩子為前提,沒有得到尊重的 孩子,很難學會尊重別人。在交友問題上,耐心傾聽他們的想法,然後幫助他們分析,建議怎樣處理更好,以 平等的態度和他們討論問題。
我在網上看到這麼一位家長的教育方法:他有個讀高一的男孩,一次回家向父母宣佈,他有了女朋友。他 的父母說:“好哇!你的朋友就是我們的朋友,我們非常願意結識她,歡迎她來咱家作客。”男孩子果然帶女 朋友來家了。父母對男孩說:“我們非常希望你結交更多的男女朋友,這能培養你的交往能力,也說明你的人 緣不錯。”為了給他創造交往機會,他們鼓勵兒子和同伴一起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孩子生日的時候,讓孩子 邀請一夥朋友來家,大家高高興興度過了一個愉快的週末。在休息日,他們儘量抽時間和兒子一塊兒玩,那位 男孩在濃濃的親情和友誼之中,逐漸淡化了對那位女孩子的感情。然後,父母又以自己的經歷和切身體會,向 男孩說明在同女孩的交往中,怎樣保持適度,怎樣尊重對方,怎樣才是負責任的行為。由於得到父母的指教, 這位男孩的成長非常順利。
總之,兩性交往幾乎貫穿於人的一生。從青春期兩性的友誼開始,到成人期的戀愛擇偶,到成熟期結為夫 妻,到白頭偕老走向人生的終點。異性交往是人生重要的生活內容。對少男少女的交往,如何理解而不封殺, 支援而不放縱,這是需要我們大家認真思考和不斷探討的問題。
強行封鎖,無法切割萌芽的情感
青春期異性交往有許多益處,家長應支援。而對孩子最大的支援,應是提醒孩子學會自律。遵守交通規則 可避免車禍;遵循異性交往的規則,則能夠避免各種煩惱、危機、犯罪等,使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反之如果 家長隊孩子的感情處理不當,可能會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致使事態惡化。
有一個名叫麗麗的高中女生,讀高一時她對班上某男生非常欣賞,但是從來沒有說過,也沒有表現出來, 只是偷偷地把這份欣賞寫在了自己的日記裡,高一一年相安無事。沒想到高二剛開學後的一天,父母偷看了她 的日記,找到了學校,她的老師於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其進行一番批評。這次批評使同學們都知道了這件事, 而那個男同學其實也從高一起就比較欣賞她,於是在逆反的心理的作用以及輿論的推動下,麗麗沒有想到的結 果發生了,她真的“早戀”了。
後來在麗麗給朋友的信中寫道:“其實我們也具有約束能力,我就是不明白,為什麼大人們總是喜歡對一 些事情大驚小怪,只要看到男女同學在一起,就會懷疑是不是早戀了,好像所有的學生都不值得信任。”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從少年的懵懂無知,到青少年的情竇初開,到青年的戀愛婚姻,這都是一種發展,是 一種認知的改變,是一種心理的成熟。“早戀”的發生實際上是青少年生理與心理成熟的標誌,是對性意識的 明晰和體驗的結果,是個體發展的一種現象。
從生理學的角度講,性意識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無知期,即對兩性之間的關係一無所知的時期 ;第二階段為朦朧期,兩性交往發生變化,開始對異性有些朦朧的好感;第三階段是敏感期,主要指中學階段 的學生能夠明晰地感覺到對異性的好感,願意和異性相處,並出現一些特殊的心理感受,產生一些微妙的行為 變化。“青春期戀情”即發生於這個時期。第四階段是在經濟及生活獨立之後的戀愛婚姻階段。中學生正處於 性敏感期,渴望與異性的交往,並透過與異性的交往達到智力與學習能力等方面的互補。因此,男女學生的吸 引是心理發展的一個必經過程,“青春期戀情”對學生來講,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都是一種心理體驗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