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頁)
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系,自己爬起來,不疼。有時,我們看到她可能摔得很重,就心疼地問:“疼不疼?”,她都說不疼,爬起來該玩什麼接著玩。也就是說,沒有一點嬌氣。
跟著老人長大的孩子就是膽小。南南小學時有個男同學,一直跟著奶奶長大。每天上下學都是奶奶接送。奶奶還是小腳老太。有幾次我們碰上她跟在孫子後面著急地跑,氣喘吁吁地直嚷嚷:慢點,小心別摔著了!當時那孩子已七八歲,有一次與南南她們在住家附近的小公園一起玩時,因為要過一個幾塊大石頭搭起的小橋,幾個女孩都跳跳蹦蹦過去了,可這胖呼呼的小男孩卻嚇得不敢過。最後只好爬著過去。這事讓南南迴家講得直好笑,並一直成為我們家的笑話。我們至今每次經過那個小橋,都會想起那個可憐的小男孩。
同樣也是因為太疼愛孩子的緣故,老人特別看不得孩子受一點點傷害和委屈。有的孩子走路時常摔跤,或磕著碰著,本來這都是很正常的。但老人往往將之歸因於地不平,或路上的東西如桌子椅子擋了孩子的道,使孩子從小產生一種錯誤的“外歸因論”,缺乏抗挫折能力,長大後如果遇到困難和失敗,都會歸因於外界環境,缺乏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發揮親情優勢,避免隔代教養(2)
有的老人對孩子特別護短。有的男孩子在學校喜歡和別的孩子打架,或者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等,老人不僅不教育自己的孫子,甚至誇獎自己的孫子“有出息”,將來在社會上不被人欺負,不吃虧。這樣下去,孩子長大後就可能形成反社會的人格。
依賴老人和保姆帶孩子,還會使父母養成惰性,不真正動心思教育孩子,時間長了,與孩子缺乏溝通,對話都困難,更談不上教育了。由老人帶大的孩子,往往與父母處不好關係,或者說沒有父母和兒女間的那種親情。我認識一個朋友,她的孩子雖然成績一直不錯,也考上北大了,但由於是從小跟著姥姥長大的,現在跟父母一直比較彆扭,說話做事總是生分。而且現在偶爾回家,與父母一遇到矛盾,就馬上打電話到姥姥那兒“告狀”,獲得同情。這位朋友說,這也是他們的教訓,他們當時因為工作忙,本來不想要孩子,但姥姥承諾只要生了就管帶。因此,孩子一生下來,就放在姥姥家,雖然同在北京,但他們每週頂多過去看兩次,基本不管她的教育。姥姥一門心思養育這個外孫女,雖然養得不錯,但孩子與父母沒有感情。
因此,不論祖父母多麼費心、盡心地帶孩子,都不能完全取代父母的責任。教養孩子父母責無旁貸。有些父母為了省事,索性把孩子送回老家,等到孩子長大點再接回來,結果發現孩子處處不適應,由於長期依戀祖父母,而對父母反而沒有感情。
心理學家告誡年輕父母,千萬不要長期把孩子完全託付給祖輩,因為孩子出生後的頭兩三年是和父母建立依附關係最關鍵的時候,也是孩子啟蒙的最佳時段。否則,孩子長大後,一方面和父母沒有感情,另一方面早已錯過了最佳的啟蒙教育時間。
忙於工作的父母可以白天把孩子教給祖輩照看,但晚上、週末和節假日一定要抽出時間與孩子相處。每天如果有兩小時以上跟孩子在一起,對培養親子關係、進行啟蒙教育,都是有相當的好處的。
父母天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才能瞭解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需要配合什麼樣的教育。有的父母雖然也天天與孩子生活在一起,但由於工作忙,往往很晚才回家,根本顧不上孩子,每天頂多逗孩子玩一會兒,這樣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有的只能每晚看看熟睡的孩子,這與孩子不在身邊也差不多。
其實,我們當時也沒真正意識到這一點。南南出生半年後,我的產假到期了,該上班了。以我們當時的條件,只有一間筒子樓裡的住房,根本不具備請保姆的條件。因此我們決定把南南放在四川姥爺姥姥家,由保姆帶,姥爺姥姥輔助。本來我們準備把南南放在姥爺姥姥家較長一些時間的,後來由於保姆找到了工作離開了,當時也難以找到合適的保姆,而姥爺姥姥尚未退休,我們就只有克服困難接回北京來了。回到北京,我們只好把她送進了幼兒園,每天接送。
南南從1歲三個月開始上幼兒園,當時覺得天天接送很麻煩,我一直盼望著滿三歲後能夠送全託。後來瞭解到全託的孩子早早睡覺,談不上什麼教育,加上三歲時南南已經開始認字(後文詳述),因此我們又捨不得送全託了,特別是南南爸爸不捨得。爸爸也對教南南認字有了濃厚興趣。他覺得看到女兒一天天成長特別高興。因此,南南沒上過全託。除了從半歲至一歲兩個多月由姥爺、姥姥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