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此同時,產量也激增,鐵的產量在短短几年內翻了一番,鋼產量則增長了20倍。鐵路和電報網路相繼鋪開。快捷、正規而可靠的交通和通訊系統將全美各地的原材料送進工廠,然後又將製成品運送到各地的批發商和零售商手中。
如此大規模的經濟革命勢必會給整個社會帶來深刻的影響。1873年,由於消費品的供給量遠遠大於需求量,從而引發了撼動歐洲大部分國家和美國本土的經濟大蕭條。1893年夏季,美國爆發了另一波經濟大蕭條,成千上萬的農民陷入赤貧,銀行紛紛倒閉,全美有超過1/4的缺乏一技之長的城市勞動力失業。在歐洲和美國,越來越多的共產主義者認為資本主義制度行將就木。眾多深陷於東方國家銀行債務的西方民粹主義者要求用白銀代替黃金充當通貨。因為白銀儲量遠高於黃金,這樣將引發通貨膨脹,從而縮減負債。大西洋兩岸的製造商都希望能透過提高關稅來保護自己免受國外進口產品的競爭威脅(只有英國例外,作為自由貿易的主要受益者,擁有先進技術的英國製造商拒絕提高本國關稅,導致了德國與美國的“經濟入侵”)。
2
在20世紀的第一個10年中,資本主義似乎一路高奏凱歌。但是它帶來的社會問題——髒亂的城市環境、員工微薄的工資和超長的勞動時間、童工、社會不平等的加劇、小城市和小鎮主街的衰落——讓許多人為之苦惱。*制度似乎無力應對。巨型公司的規模與其重要的經濟地位使它們擁有強大的政治力量,因此它們幾乎可以漠視公眾的所有要求。面對龐大的工業資本主義規模,美國的*制度不知如何應對。*概念是在托馬斯·傑斐遜設想中的社群——城鎮、鄉村和小城市中,那裡的普通人(指的都是白人男性)具有一定投票權——而不是在今天這種大規模工業化、城市化的國家中孕育出來的。在這種環境下,選民根本無力影響這些工業巨人。
這些業界的領袖並不熱心公益事業,僅有少數人設立了知名慈善機構,比如卡內基和洛克菲勒,而絕大多數人還是認同威廉·H。 範德比爾特的觀點。當《紐約時報》的一名記者詢問他是否會為了公眾的利益繼續運營從紐約到紐黑文的鐵路線時,這位鐵路大亨的回答流傳至今:“讓公眾利益見鬼去吧!”接著,範德比爾特為這位記者上了一堂關於資本主義的簡短課程:“我絕不會相信這種為了他人而非自己的利益而工作的愚蠢說法,因為我們不會這樣做。運營鐵路不能感情用事,必須遵守商業原則,沒有免費的午餐。”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並非絕對意義上的黃金時代(3)
鐵路業以及美國其他工業的行業巨頭的確是為贏利而存在的。只有當豐厚的利潤誘使企業主投入更多的資金、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時,公眾才有可能受益。但是範德比爾特忽視了非常重要的一點。正是因為擁有巨大規模,以及他們那些企業家為了實現這種規模所運用的無情策略,這些公司才佔領了各自的市場。它們的策略就是贏得所有競爭,這使他們有權向公眾索要高價、為所欲為。一言以蔽之,他們就是不負責任。
公眾震驚了,因為這些大公司的不負責任似乎與*原則完全相悖。這一爭議成了一個延續了數十年的政治議題。泰迪·羅斯福譴責這些巨型公司為“擁有財富的惡人”。伍德羅·威爾遜也嚴正譴責了這些公司。在1912年的總統競選活動中,他大聲疾呼:“美國政府的主人是美國資本家和製造商的聯盟。當前的美國政府不過是特殊利益集團的養子。”富蘭克林·D。 羅斯福在1936年表達了類似觀點,他把國家的經濟困境歸咎於巨型企業中高高在上的“經濟保皇派”,認為正是他們在操控價格、阻礙競爭。
凡是資本主義盛行之處,都會出現公司的責任問題,這在大部分工業化國家普遍存在。德國經濟學家和政治家施穆勒在其完成於20世紀30年代後半期的文章中寫道:“在所有國家中,現代工業化趨勢為兩種相互衝突的浪潮所左右,一種是把人從中世紀和重商主義時代的禁錮和禮教中解放出來;另一種則是或多或少地在壟斷基礎上融合。”
使資本主義服務於大眾,這是一個挑戰。歐洲和俄羅斯有一些設想。一種是將壟斷寡頭和最大的企業收歸國有——稱做社會主義;另一種更為激進的答案是實行共產主義——用卡爾·*的話說就是“生產資料歸全體勞動者所有”;第三種設想是把大型企業轉變為政府的延伸,並將政府的權力集中於一人之手,其結果就是法西斯主義。
美國曾經在短期內不甚嚴肅地考慮過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