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頁)
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論從十幾歲開始創業,到現在奧康的發展,王振滔始終都給自己樹立了一個標準——“做到最好”:
在賣米時,一定要讓自己的米是村子裡最好的;
在做木匠時,一定要讓自己親手做出來的傢俱有所創新,與眾不同;
在賣健美褲時,要求自己的生意是最好的;
在賣鞋子時,要求服務是商場最好的,最能滿足顧客需求的;
後來,做鞋子了,在質量、服務、誠信、創新上的要求就更高了,不僅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也要求所有員工都做到最好……
當奧康還是奧林時,他就想著將工廠做大,後來又成立了奧康集團,當時他對自己說:
‘一定讓奧康在行業內成為第一。’”
“現在的奧康確實也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一路下來,殊榮不斷,並且已經成為了‘中國鞋王’。”
可見,只有當我們有了“要當第一”、“只當第一”的想法後,才會為此而奮鬥下去,企業才有可能成為行業中的領頭羊。
奧康正是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才走到了今天。而縱觀中國一些著名企業,之所以能夠獲得大發展,其實同樣是因為把握了“爭當第一”的理念,比如格蘭仕。
格蘭仕集團的創始人梁慶德,從做雞毛撣子起家,將格蘭仕做成了全球最大的微波爐生產企業,連續數年蟬聯了全國微波爐市場銷量及佔有率第一的雙項桂冠。在他的身上,時時刻刻透露出一種永爭第一的霸氣。
梁慶德高中畢業後就進入了供銷社,成為了新中國最早的商人。這個在稻田裡土生土長的順德農民,卻有著國際化的超前目光。
在1998年,他創辦的格蘭仕當上了全球的行業第一。然而,這個全球最大的微波爐製造中心險些被1994年的一場洪水所扼殺。
當時梁慶德已經是61歲的人了。他大半生的基業已經淹沒在近3米深的水下。面對汪洋,梁慶德只用了3 個月的時間就恢復了生產。
從洪災後稀軟的灘塗上,他重建了中國最堅硬的微波爐民營企業。
然而,不到一年,另一場衝擊再次威脅著格蘭仕的生存。日韓兩國同行放出風聲,不惜虧損5年也要擠垮格蘭仕。當時的報紙都為梁慶德捏把汗——“格蘭仕,你的紅旗還能打多久?”
面對危機,梁慶德一點也不懼怕,而是信心十足地說:
“綜合看他們的實力很強,但是如果把它分解到一個產品來說,也不見得它的實力有多大。”
梁慶德的底氣源於他國際化的思維。他算了一筆賬:歐美同行每週開工20小時,每臺成本800元,格蘭仕開工160小時,成本是400元。你來做,不如我替你做。
梁慶德利用勞動力優勢,迫使歐洲對手將裝置投放到中國進行生產,完成了對國際資本的實物化整合。在車間,我們可以看到來自各國的裝置和品牌,格蘭仕已經被人戲稱為微波爐的聯合國。
歐洲同行結盟格蘭仕,使日韓企業遭受重創。在絕對成本優勢的擠壓下,韓國、日本除了關停了本國的工廠,與梁慶德合作外,已別無選擇。
“我們永遠只當珠穆朗瑪”(2)
身材不高的梁慶德徹底贏了。在車間,他指著生產線說,這是德國的,那是英國的,甚至有的品牌他自己也不認識,因為格蘭仕已經為100多國家和地區生產200多個品牌的產品。
梁慶德老人今年已經69歲了,本該頤養天年的他仍然霸氣不減,他已經瞄準了空調和電冰箱,在未來幾年要做“全球最大的家電生產製造中心”,在微波爐產量保持世界第一的同時,在空調、電冰箱等行業也要做到全球最大。
奧康也好,格蘭仕也好,其實都演繹了中國民營企業在近20年來發展的歷程。他們能夠走到今天的這一步,十分關鍵的一點是,永遠不要甘於平庸,永遠自我超越,敢爭第一,永爭第一!
這樣,就能創造出自己都想象不到的奇蹟!
那麼,如何才有成為“珠穆朗瑪”呢?我們認為:
(一) ,要有成為“珠穆朗瑪”的決心。
有了這種決心後,就會產生只當第一的霸氣,做事情時就不會膽怯,就能放開手腳去做。
(二),勇於開拓潛能,時刻超越。
不論是企業,還是企業家,或者是普通員工,都應該相信自己具有沒有開發的潛能,都應該逼迫自己進行不斷的超越。在這種不斷開發和超越的過程中,你就會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