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來不論多麼智慧的人物,也不管擁有多大的“本錢”,只要頭腦發熱,忘乎所以,就有可能猛然間從高聳的峰巔跌入萬丈深淵。時刻保持冷靜的頭腦與正常的心態,對渺小的人類個體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赤壁之戰的慘敗,是曹操一輩子犯下的無法饒恕的最大錯誤。他統率的軍隊數量,雖然沒有號稱的八十萬之多,其實際兵力至少不會少於周瑜估計的二十多萬,也就是說,曹軍要數倍於出孫、劉五萬聯軍的力量,佔有明顯的絕對優勢,只要稍稍“用功”,以曹操卓越的軍事智慧與北方將士的能征善戰,戰爭的結局當不至於落得個慘敗而回。
赤壁之戰,曹操不僅輸掉了一場戰爭,也使得一統天下的雄心成為泡影,更要命的是,他也因此而背上了一個“奸雄”的千古罵名。
如果曹操打贏了赤壁之戰,整個江南將立時可下,天下版圖儘可納入囊中。那麼,他就不會轉彎抹角地扮演周文王的角色,而是“開門見山”,直接取代漢獻帝,登上皇帝的寶座了。一旦天下統一,他肯定會像歷代的帝王一樣限制言論自由,就不會有獨立的蜀國、吳國,就不會有人膽敢罵他“漢賊”、“奸相”,至少不會有那麼多的不實之詞堆在身上。而關於他的評說,人們所能見到的,只能是一味的歌功頌德與溜鬚拍馬,代代傳承,曹操也就不是今天人們心目中的曹操,他的形象與評說,很有可能會與劉備、關羽、孫權等人相互置換。
即使打輸了赤壁之戰也無所謂,只要他把事情稍微做絕一點,後人對他的評說也斷不至於降到零點。他步步逼宮,晉爵魏王,車輿服飾與天子排場已無二異,可他就是不肯將自己的屁股挪上皇帝寶座。公元219年冬,孫權曾上書曹操,稱說天命,勸他當皇,自己情願為臣。曹操讀了來信,出示群臣道:“是兒欲居吾著火爐上耶!”又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其實,曹操所處的軍閥混戰時代,個人野心全都膨脹到了極點,真可謂“家家欲為帝王,人人慾為公侯”,只不過大多沒有這種本事罷了。曹操完全可以一腳踢開漢獻帝,嚐嚐噹噹皇帝的滋味。然而,他似乎並不怎麼看重虛名而甘居人臣之下。對此,他的內心肯定有過一番激烈而反覆的矛盾鬥爭,他自小就飽受“黑鍋”之苦,對“名不正則言不順”的“國情”體會得比他人更深,按說只要一有機會,就會毫不猶豫地登基;然而,他又不得不有所顧慮,他曾一再“自明本志”,陳說自己並無代漢自立之心,戲演了上十年,如果突然變卦,畢竟天下並未統一,一旦登上皇位,政治上會陷於被動,將會出現一些難以逆料的內外紛爭。於是,他就選擇了一個兩可的方案,無皇帝之名,行皇帝之實。這就真應了民間的一句俗語——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這不能不說是曹操的失算,如果他索性一竿子將事情做絕做到底,當一位名副其實的真正皇帝,後人對他的評說可能又有不同。其實,《三國志》中關於他的傳記其標題就是《武帝紀》,毛澤東在寫到曹操時也稱其為魏武帝。
面對歷史的雙重改變(9)
直到臨死前,曹操連一分鐘的皇帝癮都沒有過,他心中肯定懷有萬分的遺憾,那以“周文王”自比的言語中便明顯地透出對後代的殷切期盼。他三分天下有二,為魏國替代漢朝奠定了堅實的國基,從某種程度而言,其政治功績還超乎周文王之上。然而,周文王的後代十分爭氣,不僅滅了商紂王,還使得周王朝延續了八百多年,成為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王朝。曹操 的後代雖然篡了漢位,他死後也博了個魏武帝的“頭銜”,但是他的子孫們卻遠遠不及周文王的後代們有本事有出息,不僅沒有完成先祖的遺願統一中國,即使他奠定的魏國也保不住,很快就被司馬氏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地改變了“顏色”。
如果曹操打贏了赤壁之戰一統天下,如果他公開篡漢當上皇帝,如果曹魏延續的時間稍長一些,關於曹操的評價將會大為改觀,斷不會落得個奸詐小人的“下場”。對此,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的演講中說道:
不過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志》,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現在我們再看歷史,在歷史上的記載和論斷有時也是極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為通常我們曉得,某朝的年代長一點,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點,其中差不多沒有好人。為什麼呢?因為年代長了,做史的是本朝人,當然恭維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別朝人,便很自由地貶斥其異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