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頁)
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談至為愉快,直到夜深,臺先生說:“今晚上喝得痛快,吃得也不錯。我們散了,讓主人休息吧。”眾人才依依離去。
有一份也是忘了記日期的選單,主賓是我的三位老師:臺靜農先生、鄭騫先生、孔德成先生,另外邀約我的學長何佑森教授和他的太太李大平做陪客。
涼拌三絲(豆腐乾、萵苣、火腿)
滷牛肉片
菠菜豆乾
蘑菇蠶豆
糟炒雞絲
潮州魚翅
香酥鴨
清炒豆苗
口蘑湯
芋泥
白蘭地西瓜
臺先生和孔先生都善飲,所以請酒量大而豪爽的何佑森為陪賓。鄭先生早年也頗能飲,但那時已自我剋制,每有定量,不過那晚他興致好,也喝了三數杯。選單上的前面四道,便是為佐酒而設。其中,只有蘑菇炒蠶豆是現炒熱食,其餘三樣都是事先準備妥善,因而我可以從容坐下來陪客人舉杯。通常在構想選單時,我總會特別在上菜的先後順序方面多考慮,如何使自己能夠有充分的時間於坐席上陪賓客說談,而避免完全陷身於廚房內。因為宴客之際,菜餚固然重要,而席間氛圍更應注意,若主人盡在廚房忙碌而無暇陪賓,實在既掃興又失禮。
跋(2)
其實,從這一份單子上看來,那晚我需要臨時現烹的菜餚除了“蘑菇蠶豆”外,也只有後面主菜中的“糟炒雞絲”、“清炒豆苗”和“口蘑湯”而已;所有素材都已在客人來之前洗淨切妥調配好,因此心情輕鬆無壓力。其實,要心情輕鬆無壓力,端賴事前的準備工夫,譬如“香酥鴨”需得用椒鹽醃一晚,再花時間蒸到肉質軟爛,再瀝乾待炸。“潮州魚翅”,從發翅到準備高湯及燜燉,更需要兩三天的時間。不過,這些工作於宴客前覓時間陸續完成,臨場只一炸、一熱即可。
記得那夜,孔先生看我端出魚翅,起身舉杯說:“我們要謝謝女主人!”於是一桌賓客都為我乾杯。他們是知道我的誠意和用心的。鄭先生喜食甜點,費工夫的“芋泥”,便是為他而做。至於“白蘭地西瓜”,為我旅居日本時學到的特殊西瓜吃法。將大西瓜橫切,使如一大深碗,用湯匙先掏出中心瓜肉約一飯碗量,於其內注入上品白蘭地酒大半碗,再撒入白糖三湯匙許。酒滲透入瓜肉後,再將原先掏出之瓜肉覆蓋其中心。食時,可準備每人一組玻璃碗及西式大湯匙,各人自行取食。西瓜宜冰,則酒的辛辣味盡消,有一股甘醇芳香,別有特殊風味,頗值得一試。
那一沓五彩繽紛的選單中,有一部分是屬於家族聚餐的紀錄。母親過世後,年邁的父親雖有一位細心體貼的女傭專侍,而么妹一家又住一牆之隔,但老人家平日生活難免單調寂寞,所以我常常在週末請妹妹一家陪同父親來晚餐,順便也讓女傭得空回她的家休息。父親晚年逢年過節在我家聚餐團圓,已成為一種習慣。年老的父親齒落牙松,而妹妹家裡有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如何兼顧一桌人的飲食需要,倒也是頗費心神的。有一張素淨的紙片上面記著一九八三年端午節的家族聚餐:
煨白菜
炸丸子
黃魚羹
醃篤鮮
什錦色拉
幹煎明蝦
八寶香酥鴨
炒米粉
芭樂番茄果盤
邀宴家族時,我心情更為輕鬆,上菜順序未必一一事前安排,思考力多著重於樣式是否適合老少各人。有時各種菜餚擺滿一桌,形形色色,引得孩子們歡呼,外公則在一旁微笑,反而有節慶團圓的氣氛。這一天是端午節,我在受大家歡迎的香酥鴨肚內放入一些包粽子剩餘的八寶糯米飯,以製造節日氣氛,年輕人竟然爭食那有限的糯米而忽略香酥的鴨肉了。“煨白菜”和“黃魚羹”都極軟極嫩,父親最喜愛。“醃篤鮮”是滬式美味的湯,“篤”字宜以滬語發音,應是“燉”的意思。取家鄉肉與五花肉切塊,一起燉熬,另外加入竹筍與腐皮結,文火燉至各物皆爛熟,湯水呈乳白色,其滋味極濃郁。父親不吃那些肉與筍,但是往往可以喝一大碗湯。至於水果,專取芭樂(番石榴的俗稱)和紅番茄,是由於多年的糖尿病,母親在世時遵照醫生囑咐,只為他準備此二色,我默記於心,便也沿襲下來。
這裡只在三四十張的選單裡抽取四種錄出。重覽陳舊的那些字跡,許多的往事一時浮上心頭。當時只道是尋常,而今人事已非,既溫馨亦感傷。起初寫幾篇飲膳方面的文章,純粹是為了紀念之目的,怕日子久了,自己曾經烹飪過的菜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