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頁)
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次的工作最難。一方面要緊握著包容糯米和餡食的葉子,使形狀不改,另一面須將上端伸出的兩頭葉子徐徐覆蓋於糯米上。這時由於手掌握物之故,圓錐形的上方會呈現面向自己的倒三角形。兩頭葉子便是要重疊蓋於其上,而且兩邊均須保留一些,以包裹垂下的兩面,米粒才不致溢位。
至此,粽子的形狀已可見,最後乃取白棉線在圓錐體的側面攬腰捆紮之。以往皆用植物天然的“鹹草”(即早年市場上買賣魚肉所用),但近年來亦頗有人徑取白棉線,既省事且清潔衛生。無論用草或用線,都須準確而穩牢地在圓錐體形狀的中間地帶纏繞兩圈,並打一個活結,以便利吃食之際易於鬆解。捆紮打結亦不能過緊,其原因與放置米餡不可過滿同理。
包裹之、捆紮之,既打好結,粽子才算真正包好。白線要留一頭稍長,俾便眾粽彙整合一堆。大小若拳握的肉粽,為了取捨方便,通常約莫十數個共結為一;此即白線留一頭稍長之原因。
善於利用時間的人,不致包好粽子才燒水,總會在適當時機,一面包即一面爐火已開。用一大型煮鍋,裝入六七分滿的水,待粽子包完,大鍋之水已開,遂提取總結的線端,將眾粽徐徐沒入滾水之中。阿基米德原理,容納粽子的總重量與體積,水乃陡然自六七分之滿,升為###分滿。
蓋緊鍋蓋,以大火持續燒煮開水(中間可能須加冷水一兩次),大約一小時後,屬於粽子的獨特香味便自鍋蓋隙縫溢位;再過半個多小時,乃至一小時,粽子內的糯米已熟透,花生也燜爛,便是熄火起鍋之時。臺灣式的肉粽,有別於湖州粽子,糯米要熟但不宜爛熟,吃起來稍具彈性,為其特色。
粽粒離鍋後,稍待片時,原先略微脹發的糯米收斂,才不致貼上於竹葉,解開之後能保持依舊好看的形狀。對於我而言,臺灣粽子那種與香包相同的形狀,至今仍是心目中端午節的象徵,總是令人懷念留戀的。
跋(1)
隨時隨地做卡片、錄筆記的習慣,大概是在教書和寫論文的生涯裡自然養成;而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後,竟會廣涉及日常生活的各隅,也真是積習難改,無可奈何。
當初,在各色紙片上面記下大大小小的宴客選單,只是為了選購素材之便、上菜次序之參考;至於附記日期以及客人的名字,則是為了避免日後再邀時菜餚重複罷了。一切都出於實用之目的,字跡既草率,更有多處塗改變更。但是重覽那些陳舊了的記錄文字,於一道道菜餚之間,令我憶起往日俎上灶前的割烹經驗,而那些隨意寫下的名字,許多年以後再看,竟也有一些人事變化,則又不免引發深沉的感慨與感傷!
翻閱一張張的選單,有些歡聚與敘談,彷彿有如昨日事一般清晰,但也有些事情似乎已經相當模糊曖昧了。例如早逝的女作家三毛,由於彼此都有些羞澀,我以為和她始終止於點頭寒暄之交情而已,但她的名字赫然出現在一張忘了記日期的選單之上。那上面所記客人的名字依序為:美麗(莊因太太)、秋鴻(鄭清茂太太)、三毛、林海音、琦君、齊邦媛、殷允芃、咪咪(我所認識的女朋友中,小名“咪咪”者甚多,此蓋為余光中太太)。全是女客,且多與文學寫作有關者。猜想大約是十餘年前某日的午宴小聚。三毛已逝,琦君遷居美國,當時主持純文學出版社的海音姐近來健康情形欠佳,令人感慨系之,但那小小紙張上卻明明白白留下歡樂的往事:
糖醋藕片
洋芋色拉
蝦仁鑲冬菇
奶油烤白菜
腐乳大排骨
酸菜肚片湯
清蒸鯧魚
甜點及咖啡
女性聚餐,復值午宴,這大概是我刻意安排如此清淡的選單的原因吧。
至於一九八三年秋日宴請臺先生、楊牧、胡耀恆、Nancy(殷張蘭熙)、林海音和齊邦媛的選單則如下:
滷牛腱
小黃瓜炒劍蝦
燴雙冬
辣椒鑲肉
香酥鴨
客家豆腐
奶油白菜
清蒸黃魚
冬瓜盅
炒米粉
什錦水果
那次彷彿是楊牧自美國西雅圖來臺大外文系任客座教授,因而我邀約了同在外文系任教的齊教授和胡耀恆作陪。Nancy和海音姐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朋友。至於臺先生,是一位心胸開闊的長輩,對於有才華的晚輩一向關懷,所以許多場合都欣然光臨。那一晚的菜餚未必特別講究,但飲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