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頁)
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擰2還��饢甯觥靶以碩�比炊嗖恍遙��頌┛等聳儔硐治冉。�漵嗷蚓��付雀〕粒�蜆扇ㄒ資炙�耍�蚋吖懿壞謾吧浦鍘保�萑肓艘桓齜艘乃�嫉摹�96怪圈”。
這個期間躁動不安的中國保險業,製造了史上最大的一批壞賬——“利差損”,成為長時間危及行業的毒瘤。1996—1999年,無知而蠻幹的中國保險行業的主色調:暗紅色。
1998年11月,國務院成立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保監會”),保險行業的監管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轉折將在1999年之後出現,不過,有的向上,有的向下。
1996年11月,友邦進入中國4年之後,加拿大宏利人壽拿到了中國市場的入場券,中宏人壽閃亮登場,成為國內首家中外合資人壽保險公司。
開業之時,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和時任加拿大總理的克雷蒂安蒞臨開業典禮,並主持剪彩儀式。兩位總理同時主持開業,時至今日,此等規格尚未有人超越。加拿大宏利吹響了國際保險巨頭挺進中國市場的集結號。不過,此時外資壽險巨頭已經不復AIG之運氣,只能以合資公司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
中宏的股東架構是一個特別的案例,其中方股東為一家非保險機構(另外一個特例是1999年成立的金盛人壽,股東為法國安盛集團和中國五礦集團)。
早期中國壽險市場的開放模式,更為常見的是海外壽險巨頭攜手國內保險公司的“保—保”模式。這樣的設計,顯然沿襲了產業政策的開放邏輯,即市場(合資)換技術。
1998年10月,兩家“保—保”模式的公司先後成立。全球最大保險集團之一的安聯保險進入中國,和大眾保險合資成立安聯大眾,註冊資本2億元。旋即,太保和美國安泰組建太平洋安泰,註冊資本金5億元,成為當時註冊資本最大的合資壽險公司之一。
此後,2000年6月,中國人壽和澳大利亞康聯保險組建中保康聯。2001年2月,美國恆康人壽和天安保險合資成立了恆康天安。
合資就是一場博弈,尤以“保—保”模式為甚。
外方,除了進入中國的點綴意義之外,最垂涎就是管理權;而中方,引入外資的潛意識就是為了“偷師”,論熟悉程度、學習能力,當然以內行——國內保險公司最優,因此“保—保”模式自然成為市場開放的首選。
不過,第一批的合資公司遭遇的最大挑戰不是內戰,而是股東,或者股東策略的變化。上述6家公司中,4家公司的股東橫遭更替。例如安聯大眾的中方股東大眾保險最終退出;美國安泰被荷蘭ING收購,並形成了兩個安泰一南一北的尷尬對立;康聯保險開業後不久便被澳大利亞聯邦銀行吞併,保險不是新股東的重點業務;最不走運的是恆康天安,其外方股東恆康人壽被宏利國際收購,直接和中宏人壽在上海“撞車”。
同時,由於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先後上市,旗下的合資壽險公司亦因為競爭關係,而被預期遲早轉手他人。
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巨頭,多受困於合資模式,遭遇成長的煩惱。而這六家幸運的先行者,多數成為難言成功的小白鼠。第一批合資公司始終沒有找到真正開啟中國市場的金鑰匙,不僅保費規模長期落後於純外資的友邦,和中資公司更沒有可比性;就算合資同業,先行者也是不斷被其他新的合資公司所趕超。
先發卻不先到,合資“先驅們”都沒有擺脫“龜兔賽跑,烏龜快於兔子”的發展怪圈。
利差損毒丸
1996年5月肇始,央行8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從10。98%降至冰點1。98%。快速的降息打得國內稚嫩的保險行業暈頭轉向,導致中國壽險行業出現鉅額的虧損。
中國保險行業的三大不良資產,首先是20世紀80年代的“長尾保單”,第二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亂投資”,但是負面影響最大的卻是最晚產生的“利差損”。
所謂“利差損”,簡而言之就是給客戶的回報過高,超過了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使得保險公司出現鉅額的虧損,最終影響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危及公司、客戶和市場等三方參與者。
造成利差損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預定利率偏高;另一方面則是投資收益偏低。由於投資渠道的限制,保險公司主要投資在債券市場及貨幣市場,這兩個市場的投資收益與利率水平成正比,降息則收益下降,反之亦然。
舉例而言,1996年賣給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