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彌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布拉頓:【當時戈登·蒂爾在貝爾實驗室用直拉法做出鍺單晶以後,解決了製作pn結電晶體最基礎的問題,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戈登·蒂爾:【嗯,不過全球半導體產業第一個pn結不是我做出來的。
而是咱貝爾實驗室的化學家摩根·斯帕克斯,他率先採用我這種直拉法,在晶體的生長過程中向熔融的鍺裡面滴入了微小的雜誌顆粒,最終形成了一個pn結。】
觀眾霧裡看花:“不容易啊,做一個pn結電晶體從理論到驗證,再到製作,經手過這麼多科學家。貝爾實驗室也真牛逼啊,一堆大牛坐鎮。”
觀眾太空漫步者:“可惜貝爾留不住人啊,1952年12月,蒂爾離開了貝爾實驗室加入德州儀器公司,成為其第一位半導體領域的研究負責人。
如果蒂爾沒有離開,那麼1954年全球第一個商業化矽電晶體就是貝爾實驗室的產品了。”
觀眾暗中觀察:“也不能這麼說,戈登·蒂爾在貝爾實驗室裡沒拉出鍺單晶之前,可是挺受冷遇的。德州儀器當初為了搞半導體,那可是求賢若渴。
為了把蒂爾挖過去,要研發經費給經費,要招募人才給招人,要研究時間給耐心,還打足了感情牌。德州儀器嘛,戈登·蒂爾就是德州人。
戈登·蒂爾即便是在呆在貝爾實驗室,沒這些條件,也不見得1954年就能把商業矽電晶體做出來。”
觀眾太空漫步者:“說得也是,德州儀器當初看好半導體的未來,可是豁出去了。
德州儀器最早是地球物理業務公司下面的一個子公司,母公司是一家搞石油勘探的小公司,不過最後德州儀器反超了,自己成了母公司。
1951年的時候,德州儀器的四個創始人之一帕特里克哈格蒂無意中看到貝爾實驗室關於電晶體的一些技術資料,覺得這玩意高科技,未來會牛逼,是公司轉型的不二之選。
於是,他說服其他人來搞這個。
不過當時必須跟貝爾實驗室買電晶體專利許可才能生產。
但貝爾實驗室負責人覺得:德州儀器?聽都沒聽過,德州不就是一群牛仔麼,搞電晶體高科技,你丫是哪根蔥,果斷拒絕了!
但牛仔們就是特別軸,祭出“死纏爛打,軟磨硬泡,賴著不走”三招,搞了幾個月,把貝爾實驗室的人搞得七葷八組受不了,最終於以25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半導體電晶體專利許可。
拿到許可才是第一步,要生產就得建廠。
當時投入一家電晶體制造車間,差不多得500萬刀。那個時候德州儀器一年收入只有2000萬刀,利潤90萬刀。
而且這個時期,拿到專利能夠生產電晶體的公司有30多家。這麼多競爭對手,絕大部分都比德州儀器有錢。在當時來看,德州儀器搞電晶體基本就是一場豪賭。
但這幫德州佬,就是賭了!
投入300萬建廠,125萬搞研發,75萬挖人才。
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半導體中央研究院,挖的就是戈登·蒂爾來當帶頭大哥。
而且,當時他們賭的就是矽材料。戈登1953年1月一到崗,就立刻開足馬力搞矽電晶體了。
最終,德州佬當然就是賭贏了,30年來穩坐半導體公司前十。”
觀眾麋鹿敲可愛:“我們學校實驗室有德州儀器的示波器,是不是就是這個德州儀器?我還一直以為他們家只做示波器呢。”
觀眾太空漫步者:“就是這家的,半導體才是他家主營業務,佔收入八成以上吧。”
觀眾大喇叭牛哄哄:“我就想問,那個晶圓做出來幾寸幾寸的,我看後面越發展尺寸越大,晶圓是越大越貴麼?”
江維看到了這個問題,複製到了群裡:“戈登,你跟大家說說?”
戈登·蒂爾:【我殺青的時候都還沒有12寸呢,還有很多後續的工藝都還沒有……】
江維看了下群,現在還健在的就是戈登·摩爾了,突然反應過來,這個老人家還活著呢!92歲了!這這這,應該也是機器人吧,他老人家是不可能來玩群聊的。
剛想請摩爾老人家來介紹一下現在的晶圓,又看到一條彈幕。
觀眾最愛螺螄粉:“咋看來看去都是外國人呢,咱中國的半導體發展就這麼不堪麼?嘆氣gif。”
江維看了一下群成員,確實沒有中國人。
但,中國初期的半導體科研和工業體系建設,可是僅在美國之後但全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