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彌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觀眾大鬆餅:“我知道為什麼李愛扶那麼迷黃老先生了,他對國家對自己所做的事有堅定不移的信仰,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這種信仰也從未改變過。
這種不因個人榮辱興衰而有絲毫改變的信念,是極具感染力的。”
觀眾太空漫步者:“是啊,信仰是根本的精神支柱。但我卻沒有,所以才會隨波逐流吧。”
觀眾霧裡看花:“我也沒有,所以很多時候會容易茫然,覺得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
觀眾暗中觀察:“有信仰其實挺難得,但人總要相信什麼,堅定什麼才能活得明白吧,才能活得有勁。”
觀眾最愛螺螄粉:“我的信仰是錢!”
觀眾太空漫步者:“那也算是有信仰啊,相信金錢的力量,追逐金錢的收穫,總比什麼都沒有強。”
觀眾我就是螺螄粉:“呸,拉倒吧,我覺得錢不是你的信仰,如果金錢是你的信仰,那應該對金錢的追求毫不動搖,任何困難都不放棄才對。哪像你現在,根本就是懶得一批,天上掉錢砸臉上才是你的信仰吧。”
觀眾暗中觀察:“我其實挺難明白的,為什麼那個年代的人會有那麼堅定的信仰在。像黃昆他們一樣的科學家,即使在那個十年裡飽受折磨但仍舊初心不改。換做是我,可能早就頹喪了。
他們到底相信的是什麼,也沒有人採訪過他們,好遺憾。”
觀眾太空漫步者:“大概就像張載說過的那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觀眾霧裡看花:“通常所說的精英階層,是擁一定教育水平,擁有財富和社會地位,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和背景的成功階層。
但我覺得並非如此,真正的精英階層應該像張載所說的那樣,立心、立命、繼絕學,開太平。
像黃老先生他們這樣的,才算真正的社會精英。”
觀眾太空漫步者:“但現在,這樣的精英階層好像已經消失了……”
觀眾暗中觀察:“為什麼會消失了呢?我們的信仰是什麼時候崩潰的?”
觀眾彈幕一時間沉寂了,精英階層的消失,信仰體系的崩潰……
這個問題江維也回答不了,因為他好像也沒有,也很茫然。現在的人都別說信仰了,我們好像什麼都不信……
一個無論環境如何,境遇如何,都矢志不渝堅持相信的東西,會是什麼呢……
黃昆:【中國初期的半導體發展其實還是不錯的,我是1969年被送去勞動改造,期間也一直有關注咱們國家這方面的發展。
1972年永川半導體所自主研發中國第一塊大規模積體電路,這比美國只晚了四年。
當時聽到這個訊息,我高興壞了。可這卻是中國早期半導體最後的輝煌。
在70年代初,我國各地還掀起了一股半導體工廠建設的高潮,全國迅速建立起了四十多家半導體工廠。
可惜當時的體制有些問題,國營廠的利潤要全部上繳國家,企業想要進行技術升級或者規模擴大需要層層審批。等層層審批下來,一切都晚了。
1965年,戈登·摩爾提出“摩爾定律”,積體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在大約每經過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言之,處理器的效能每隔兩年翻一倍。
這標誌著半導體產業不再是萌新,開始沿著摩爾定律飛馳。但我們國家當初全國上下都缺乏對半導體產業發展規律的客觀認知,導致我們錯過發展的黃金時代。真的是,非常之遺憾。】
字幕君:【黃昆1977年才重新被受命擔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這一年,他已經58歲了】
觀眾大鬆餅:“遲來的公道,也算是公道。”
觀眾太空漫步者:“對個人來說,遲來的公道是公道,但對國家來說遲來是不可彌補的錯過,唉……”
觀眾暗中觀察:“太可惜了,真的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啊。當年我們的半導體可是比日本、韓國強多了。結果到1977年,全國一共600家半導體工廠,一年生產出來的積體電路總量只相當於日本一家大型工廠一個月產量的十分之一。”
觀眾長鼻長在腰上:“說多了都是淚!”
黃昆:【我2005年就不在了,也不知道咱們國家現在的半導體發展得怎麼樣了?
我記得2002年中芯國際在北京開建12寸晶圓廠,2003年又以換股的方式收購了摩托羅拉天津工廠。
但2003年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