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討論,突破“兩個凡是”的嚴重束縛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提出。1978 年5 月11 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的名義發表了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這是從根本理論上對〃兩個凡是〃的否定。鄧小平支援真理標準討論
(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轉折
1978 年12 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是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2、會議的中心議題:討論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3、全會解決的認識問題
(1)全黨工作重點的轉移;
(2)調整對經濟工作的指導方針;
(3)認真對待歷史遺留問題
4、全會深遠的歷史意義:
黨從根本上衝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使廣大幹部和群眾從過去盛行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中解放出來,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全面地恢復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結束了1976 年10 月以來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將我國的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引向健康發展的道路,從而實現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二、改革開放的起步
(一)撥亂反正的推進和國民經濟的調整
1、平反冤假錯案
2、調整國民經濟
提出“調整、改革、充實、提高”的方針,堅決糾正“左”的錯誤的影響,保證了國民經濟調整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農村改革的突破性進展
1、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兩大問題
(1)“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亟待改革
(2)還有一億農民的溫飽問題未解決
2、確立以包產到戶、包乾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黨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認識過程。這一制度在農村的推廣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早在1962 年鄧小平就提出了“貓論”;“文化大革命”結束初期,黨內有人反對實行承包;1980 年鄧小平明確支援聯產承包責任制。
3、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村出現新局面
“統分結合”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普遍實行,促進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的解體。
4、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也開始探索
(1)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2)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點
(3)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
1984 年10 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透過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比較系統地提出和闡明瞭經濟體制改革的意義和要求,是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決定》在理論上的重大貢獻是突破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點,確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並指出這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在《決定》精神的指導下,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5、政治體制改革和其他方面體制的改革和建設
(1)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2)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正式起步
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任務;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正式起步
(3)政治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
鄧小平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設想;十三大後,政治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4)政治體制改革的評價
(三)對外政策的調整
1、中日關係和中美關係正常化
2、鄧小平是我國對外開放的總設計師
(1)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
(2)1984 年10 月提出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3)在中顧委會上提出任何生產都是世界性的
三、撥亂反正任務的順利完成
(一)闡明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1979 年3 月30 日,鄧小平指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