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那種磨洋工的現象已再看不到了。
量最大和最繁瑣的工作是如何去劃定競賽責任田地,分攤要上繳的公糧數。這方面的工作林海基本上是插不上手的,這時候大小隊幹部們就顯示了土生土長的優越性了。遇到有些卡殼的人便輪番上陣,不行就把那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動員了去,人民戰爭之下哪有攻不破的堡壘?雖是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一份份競賽責任狀還是不斷被簽了下來。
範廠長那邊說話算話。兩個廠不但按計劃撥出了資金,看到了開挖魚塘的工程量很大,乾脆調來了一臺推土機把魚塘的雛形給推了出來。最後除了司機吃了十幾頓飯,其它一分錢也沒有算。郝政委他們派出了好幾十名官兵幫著修魚塘和平整坡地,讓光明大隊省了大量的時間和勞力。
藉此機會,大隊的副業隊就成立了起來。林海把孟凡英安排到了漁業組,孟凡軍則任副業隊會計。
許亮前期與大隊民兵連長一起負責魚塘和豬圈的基建,後期就轉入負責魚苗、仔豬和飼料的採購。
()免費TXT小說下載
王曉燕則負責統計全大隊責任狀,坡地該菜地和基建的進度情況。
幸虧林海的腳踏車被郝政委帶來了,林海又問他借了一輛。這樣三個人輪換著用,不然光走路就要把腿跑斷了。
公社王書記到縣農科所,以指導公社開展副業為由,請來了兩名養殖技術員,吃住都在公社裡,每天騎著車往光明大隊跑。林海和何本志一合計,又給了他們每人每天五毛錢的補助,兩個技術員積極性更高了。
這期間,全大隊的勞力基本上是集中調配。由於上下一條心,大家心裡都憋著一股勁,千搶萬搶。總算在五月中旬把所有的工作都落實到了位。第一批一百五十頭仔豬進了圏;兩萬多尾魚苗入了塘;郝政委支援的幾臺高程水泵對坡地種菜起了關鍵作用,種下的第一茬蔬菜也長勢喜人。再過二十幾天小白菜就可以上餐桌了。範廠長沒事就坐個車過來,塘邊菜地到處轉,胖臉上的笑容從沒斷過。
由於競賽責任田已落實的戶,從夏糧播種時就算競賽開始。不少社員常常留足於自己的責任田邊,盤算著怎麼樣能產下更多的糧食。所有人家都建起了肥料堆,自家的廁所豬圈都被掏得乾乾淨淨,路上也看不到一攤牲畜糞便。有的人甚至爬坡越嶺跑到軍工廠去掏廁所。這可是近二十年來社員們第一次在沒有派工情況下的自覺自願的行動。
雖然沒有宣傳,但是光明大隊這邊轟轟烈烈的場面還是瞞不過周邊一些大隊。跟親戚們一打聽,事情的原委也就知道的差不多了。有膽子大一點的,就在生產隊範圍內學葫蘆畫瓢也把勞動競賽搞了起來。不過對上對外都瞞得很緊,連光明大隊自己被人偷學了都不知道。
林海在光明大隊出頭了。全大隊誰都知道這一切的變化都是林海促成的,也知道林海為此所做的付出。所以林海已然成了大隊的核心人物,而孟家好象成了第二個大隊部,很多事情都是在這裡商議,畢竟這不像大隊部人來人往那麼嘈雜,而且茶水也方便得多。時間一長竟成了習慣,一說晚上要開會,大隊幹部們自然就往孟家來了。
何本志對此毫不介意。林海的本事何本志是自始至終看在眼裡。弄出了這麼些別人連想都不敢想的事不說,連縣委莊書記,郝政委,範廠長這些人對他都客客氣氣的。
他說:“做大事我比不上林海,只能幹些具體事,早晚有一天要給他打下手。”
(作者說明:七十年代,公社和縣之間還設有“區”一級機構,為了減少層次,特予精簡。)
第二十四章 溫柔的小手
時間在人們一片的忙碌中進入了五月底,一年一度的雙搶開始了。這是農村每年第一等的大事,因此一切事情都要為雙搶讓路。牽涉一年生計,誰也不敢大意。副業隊也只留下了勉強能維持運作的人,就連中小學都放了假。
林海,王曉燕和許亮也自覺的回到了十隊參加雙搶。
與往年不同的是,光明大隊的其他幹部們,今年雙搶時都沒有回到自己家所在的生產隊去參加勞動。因為今年的收和搶之間是一個歷史的轉換。
雙搶就是搶收搶種。光明大隊這一帶主要的任務就是把小麥收回來,把水稻插下去。
林海三人在學校時也在附近農村參加過雙搶,不過就是早出晚歸的割割麥子。而這次作為農村的一員親臨其境,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真正的農忙。
在這個季節,農村的伙食也發生了變化,幾乎每一家都把最後的存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