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毋躁,我自己命運什麼樣,我自然知道,我又沒得罪誰,憑什麼這麼多人攻伐我。話音剛落,包圍的人敲門進來,做個揖說,對不起,我們的仇人是陽虎,我們認錯人了,現在就撤。 。。
于丹 閱讀經典,感悟成長(6)
人真正走到知天命之年,就要把握世界和生命的密碼,不要再去逞匹夫之勇,要讓心思遼闊。
“仁愛”說易行難
怎樣才能夠在生活中實現仁愛呢?孔子說:“有五者行於天下。”哪五者呢?“恭、寬、信、禮、惠”。
第一點,“恭則不侮”,你對別人畢恭畢敬,你的生命就不會遭到侮辱。我們每個人都有尊嚴,我們都需要受到尊重。怎樣才能最受尊重呢?這個世界上,別人的表情就是你自己的鏡子:你對人笑語春風,別人就對你和顏悅色;你對別人怒目相向,別人就對你怨氣沖沖。所以你能在生活中做一個客客氣氣的人,就會受到尊重,這叫不自取其辱。
第二點是“寬則得眾”,一個人心胸越寬闊越能得到大眾的擁戴。其實,人生的質量,在於你能在有限的光陰裡有多少美好的日子。人世間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取決於我們的眼光,人有什麼樣的眼光就有什麼樣的生活。有句諺語:山坡上開滿了鮮花,但在牛羊的眼裡那只是飼料。我們想要人生過得寬廣,首先需要我們自己有一顆寬廣的心靈去對待這個世界。世界就像擺在我們面前的半瓶葡萄酒,人生不可能倒黴到只是空瓶子,也不可能完美到都是滿瓶子。然而,面對這半瓶酒,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會歡天喜地地說還有半瓶酒,還有人會說這麼好的酒只剩半瓶了。其實,後者看到的酒不比前者看到的少,但是他的眼睛永遠看在空的半瓶上,但那個歡天喜地的人看見的卻是滿的半瓶,這就是態度,態度會決定我們的生活。佛家有句詩:“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益常寬。”高興的人獲得的是一種美好的態度,而挑剔的人心中永遠只有遺憾。心胸寬廣的人,就能得到大眾擁戴,這就是“寬則得眾”。
第三點是,“信則人任焉”,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誰有信用,誰的職業生涯才會寬廣。在一個公民社會里,信譽是人生的基石。我們生活中,有些成績好的孩子,畢業了到社會上卻不一定比那些成績稍差的孩子發展得更好,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往往就是因為成績好的孩子一直有優越感,總覺得自己了不起,於是東不滿意,西不滿意,隔三差五地跳槽換單位,讓別人覺得不能長期信任。而那些踏踏實實做工作的人,卻能夠贏得上級的欣賞,因為他們尊重工作,有信譽,有責任感。
第四點,“敏則有功”,除了要踏踏實實地做工作,還必須要有效率。這個世界上太多的事情是需要大智慧去提升的,沒有智慧做的事是沒有價值含量的。“君子欲敏於行,訥於言”,就是說,口頭上遲鈍一點沒有關係,但是在行動上,卻一定要有效率,有智慧。
最後一點,“惠則足以使人”。能夠得到大家擁護,願意效勞的人,必定懂得將恩惠帶給大家,在精神上表揚自己的下屬,在物質利益上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樣的人才足以有力量使用別人。
恭和寬是做人的修養,信和敏是做事的原則,惠是做領導的心態,恭寬信敏惠,不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幾件事需要的態度嗎?所以說,經典其實離我們不遠,經典的道理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悟是一個長長的過程
《論語》裡有句話說得好,人的成長最終要達到這樣一個狀態,叫做“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這四句話什麼意思呢?第一句叫“志於道”,就是我們的心靈有志於天地大道,也就是說在世界上要有志向。第二句叫“據於德”,要有自己的道德體系作為根據。第三句叫“依於仁”,我們真在社會做事的時候,要以仁愛為依據準則。還有第四句話叫“遊於藝”,就是最後要找到一種藝術的審美的方式,自己去愛好去欣賞,完成心遊萬仞。這也就是說,人進入這個社會去做事不是終點,人還要從社會中穿越,讓自己的心靈欣欣向榮。就像這麼多朋友所說,面對古往今來的文化,我們要很通透地把所有有用的東西,吸收到自己的生命裡。最終的目標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能夠成長為自己。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于丹 閱讀經典,感悟成長(7)
人成長一天,就有一天的感悟,我今天的感悟和昨天不同,明天的感悟又和今天不同。在這種感悟中,我們穿越的世界可以一直在改變著,但是我們內心會有一種態度逐漸明朗起來。我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烈日炎炎下有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