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樸素的、最基本的,從當下出發的、推己及人發現內心的一種態度。《論語》裡最常見的一個詞是“君子”。孔子總是在說“君子”,那麼何為“君子”呢?學生就問孔子,“君子”應該是什麼樣的人?孔子就說了四個字:“不憂不懼。”
一個人,沒有太多的憂慮,沒有太多的恐懼,就是君子了。學生一聽,不以為然,覺得太簡單了。年輕學生都心高氣盛,覺得君子應該是胸懷宏大志向,建立豐功偉業,怎麼會如此簡單呢,不免心裡有點犯嘀咕。於是孔子又說了一句話:“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什麼叫“內省不疚”?就是說,一個人叩問內心,反躬自省,了無愧疚。我們無論工作學習生活,一天下來,想一想上級交代的任務是否認真完成了,朋友託付的事是否負責地做了,對家人我做沒做到盡心盡力,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覺得一切都做到了,心思坦然地睡著,這就叫“內省不疚”。上無愧於蒼天,下無愧於兒女,所以孔子會說,一個人能夠做到這些,還有什麼值得憂慮恐懼的呢?
今天這個時代,神經衰弱的人越來越多。實際上我們自己想想,“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如果心裡總是嘀嘀咕咕,放不下什麼事,覺得這個事我沒做到位,那個事別人對不起我,夜裡怎麼睡得好覺呢?所以,每個人要做到反躬自省,每件事內心都沒有愧疚的標準並不容易。一個君子就是從自己的內心去反省自己,對得起自己的心靈,就不會被外界的繁雜紛擾所迷惑。
吾日三省吾身
怎樣從內心去反省自己呢?《論語》還提出君子應“日三省乎己”。這裡“三”不是具體數字,是多次、反覆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要一遍一遍地問問自己,有哪些事我還沒做到。
“為人謀而不忠乎”,我給別人做事,給社會做事,我忠於職守了嗎?中心為“忠”。也許有人會說,今天又不是封建社會,不用再提“忠”這個字了。我們來看看“忠”字的寫法——“中”、“心”為“忠”。真正的忠誠不是忠於一個外在標準,一個社會準則,或者只忠誠於一個領導,這些只是最淺層的表現;真正的忠誠只有一個標準,就是內心的良知。“忠”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能夠對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就是最大的忠誠。也許今天,我們為了生活,不得不做很多違心的事情,但是一定要問問自己的良心,不能違背了對生命的忠誠。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意思是和朋友在一起,你守信譽了嗎?說大話的人很多,拍著胸脯,誇海口,好聽的話誰都會說,但誰能保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最後能夠真正做到呢?信守承諾,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是需要我們時常反問自己的。
“傳不習乎”,意思是說,老師教授的知識,你認真學習了嗎?今天21世紀,網際網路、電視、廣播、報紙,鋪天蓋地的資訊包圍著我們。這些都是知識,我們能夠輕易地從各個渠道獲得知識,但是這一定意味著我們就會有所長進嗎?知識的學習,知識的獲得,難道就像有些老師批評學生說的那樣,“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嗎?對於知識,我們需要把它融進自己的生命裡,這個過程才叫“習”。學習之後要複習,學習之前要預習,溫故而知新,學習學習,其實不光是孩子的事,也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的大事。21世紀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把知識的學習真正融入生命,時時記得反問自己,我們才可以說,我們真正有所長進了。
于丹 閱讀經典,感悟成長(3)
這三件事——對任務的忠誠、對朋友的信用、對知識的學習,用它們叩問自己的內心,其實就叩問了自己的三重生命角色。第一重是職業角色,第二重是社交角色,第三重是生命角色。閱讀經典,感悟成長,在溫習複習中,我們自己的生命也會不斷進步。一個人“日三省乎己”,讓生命的境界得到不斷提升。能夠做到這些,人生中又有什麼憂慮和恐懼呢?
孔子的人格理想
經典是什麼?其實,經典就是告訴我們一種非常簡單的生活道理。每個人可能都有很多恢弘偉大的理想,然而,我們缺少的,常常不是理想本身,而是腳下到達理想的道路。理想很大很遠,而我們通往理想的路,必須腳踏實地。《論語》裡也說過,“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就是說,一個人要弘揚自己的理想,以仁而天下為自己的責任,需要用一生的努力,死而後已。
這當然是一種最偉大的理想,然而孔子也提倡更為溫暖細小的生活道理。有一次,他的學生們在一起高談闊論,談理想談志向,目標遠大,大家都說完了,孔子沒說一句話。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