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卡里埃爾?創作流派常常在一些小群體中產生,相關人士彼此認識,在同一時刻分享著同一向望。他們幾乎都是同伴。我有機會密切交往的所有超現實主義者們都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他們感到了巴黎的召喚。曼·雷來自美國,馬科斯·恩斯特來自德國,布努埃爾和達利來自西班牙,本雅明·佩雷來自圖魯斯,他們紛紛到了巴黎,和同類人相聚在一起,他們一起創造了影象和新語言。“垮掉的一代”、新浪潮、聚集在羅馬的義大利電影人,等等,都是一樣的現象。乃至十二、十三世紀從一片空白之中湧現出來的伊朗詩人們。我想列數這些令人讚歎的詩人們的名字,他們是阿塔爾、魯米、薩阿迪、哈菲茲、莪默·伽亞謨。他們全都相互認識,也全都承認受到前輩的決定性影響——正如你所說的。然後,環境突然改變,靈感就此枯竭,小群體有時是分裂,更多則是分散,機遇轉瞬即逝。在伊朗的例子裡,蒙古人的侵略起了重要作用。
艾柯?我想起阿蘭·查普曼的一本出色的書。書中提道,在十七世紀的牛津,自然科學取得異乎尋常的飛躍,因為,當時的皇家學會聚集了一些相互影響的一流學者。三十年後,這一現象完全消失。十九世紀初期,數學家們在劍橋也有類似的經歷。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被過濾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