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砂��透�蘇飪砂�男∨笥選�
想必乾隆帝已經知道小斯當東會講中文,很想親耳聽聽,於是小斯當東用中文感謝皇帝送他禮品。看來,在乾隆帝的眼中,小斯當東比那些討厭的英國大人懂禮貌多了。
覲見後,乾隆帝命大臣陪英國使團參觀行宮。英國人看到園內的樓裡都放著西洋的玩具、掛鐘和地球儀,感到十分掃興,因為這些東西讓他們的禮品頓時黯然失色。陪同馬戛爾尼遊覽的官員還告訴他,比起圓明園內西洋珍寶館收藏的東西,這些都算不了什麼。英國人一陣尷尬的沉默,中國居然到處有英國人引以為榮的禮品物件。
不過英國人隨後也扳回了一局。馬戛爾尼發現了一些英國製造的八音盒,一些考克斯博物館的藏品。福康安見馬戛爾尼對此興趣盎然,以為他從未見過這類東西。福大人於是傲慢地問,英國是否也有這些東西,但當他聽說這些東西就是從英國運入的時候,他也感到十分掃興。
天朝的禮儀與英國人的膝蓋問題(下)(2)
清軍的弓箭手
由於福康安的顯赫地位,馬戛爾尼想獲得他的好感,於是邀請他觀看英國使團警衛準備已久的操練,但被福康安拒絕了,他對此毫無興趣。馬戛爾尼在當天的筆記裡記道:“真蠢!他一生中從未見過連發槍,中國軍隊還在用火繩引爆的槍。”後來馬戛爾尼穿越中國本土前往廣州時,他看出那些寬衣大袖的國防軍,並沒有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使用的又都是西洋早已拋棄了的刀槍弓箭之類落伍的武器。(阿蘭·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
半個世紀之後,鴉片戰爭爆發了,天朝的武器裝置看來並沒有什麼大的改觀。
英國人其他引以為傲的軍事技術也沒有得到展示的機會。回北京後,英國人曾想表演試射炮彈,但他們的炮兵很快被打發回來了,中國人告訴英國人,他們懂得發射技術。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英國人驚奇地發現,這些大炮與炮彈都完好無損地擺放在那裡,它們從未被使用過。於是這些“英國造”物件在被冷落了半個多世紀後,又被重新運回了它們的故鄉。
在中國期間,天朝並沒有對英國使團特別優待,相反,因為禮節問題——英國人竟然不給皇上叩頭——增加了乾隆帝對英國人的惡感。英國人根本沒有受到他們想像中的歡迎,相反,卻是天朝接待官員在熱情和禮貌下的極度厭煩和戒備,因為有人還因為禮節問題丟了官。清朝最終取消外國使節的叩拜禮,那已是1873年的事了。
馬戛爾尼後來再也沒有機會和乾隆帝見面,他們的外交請求也只得到了皇帝黃色詔書的回應,僅此而已。正如馬戛爾尼的隨員安德遜所說的:“我們的整個故事只有三句話:我們進入北京時像乞丐;在那裡居留時像囚犯;離開時則像小偷。”
這些狀況的形成,是當時天朝文化的必然體現。用乾隆帝的話來說就是:“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斤,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但這並不是乾隆爺的發明,明代早已有此說法:“中國之物自足於用,而外國不可無中國之物。”
狂妄的英國人在傲慢的天朝人面前碰了一鼻子灰。
鴉片戰爭後外國艦船進入廣州
懊喪之餘,英國人只好灰溜溜地離開北京前往廣州,他們的艦隊在那裡已等待多時了。乾隆帝為了讓英國人見識一下天朝的地大物博,特安排馬戛爾尼一行人由陸路返回廣州。但臨走之前,乾隆帝有點不放心,於是他下了一道密詔給沿途接待的官員:“英咭利夷性狡詐,此時未遂所欲,或至尋釁滋事,固宜先事防範。但該國遠隔重洋,即使妄滋事端,尚在二三年之後。況該貢使等目觀天朝法制森嚴,營伍整肅,亦斷不敢遽萌他意。此時唯當於各海口留心督飭,嚴密巡防。”
英國人一路南行都有天朝的官員陪同,在經過艱難的跋涉並領略了天朝的人文地理後,他們終於見到了等待已久的“獅子”號與“印度斯坦”號,戰艦鳴19響禮炮,迎接他們的歸來。
對馬戛爾尼來說,這實在是一次極其失敗的出使。但他在南下的過程中,卻發現清政府的貪汙腐敗已是病入膏肓。比如乾隆帝批准給使團的招待費,當時算是一個駭人的鉅款(每天五千兩白銀),但大多數已被經手的官員剋扣中飽。在馬戛爾尼看來,大清帝國只不過是一艘外強中乾的“破船”罷了。
英國人還不甘心,但後來的遭遇還要更糟糕。1816年6月底,阿美士德勳爵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