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武人好戰,情有可原,但作為大清帝國的總當家,慈禧太后考慮的可能要多一點。就當時的情況來說,雖然清軍在鎮南關、諒山等地大敗法軍,並在北越處於一個有利的地位,但是,法國艦隊當時也佔領了澎湖,對臺灣地區形成了封鎖狀態,中法在陸海兩個戰場上,雙方互有勝負,總體上形成一種均勢。
慈禧太后擔心的是,法國人會因失敗而憤怒,因憤怒而繼續擴大戰爭。實事求是地說,對於越南未來的戰局,不要說慈禧太后沒有十分的把握,恐怕前線將士心裡也未必有底。鎮南關大捷和臨洮大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清軍在人數上的壓倒性優勢所取得的,而雙方在軍事實力上的差距,卻不是短時間能夠彌補的。
譬如在海戰方面,中國的海軍和法國艦隊根本不是一個級別,這從馬尾海戰和浙江石浦中國兩艘軍艦被擊沉的慘痛失敗就可以看出。更讓慈禧太后心煩意亂的是,法國艦隊可能會對從南到北的海上漕運構成威脅,甚至可能像第二次鴉片戰爭一樣,法國艦隊北上進行騷擾,再度攻擊京畿,這也導致清廷對持續作戰底氣不足。
海防空虛,加之戰爭耗費巨大,清政府在財力上難以支撐,也是停戰求和的重要原因。中法戰爭總共耗資一億多兩白銀,清政府併為此欠債達兩千萬兩,其中相當部分是以海關稅收作為擔保,向外國銀行所借的債款。(邵循正:《中法越南關係始末》)
《中法新約》,不算成功的成功(2)
再從當時的國際形勢來看,雖然英美等國在戰爭期間保持中立,但戰爭的過分延長會危及他們在中國的商業利益。正因為如此,英美等國也一直給清廷施加壓力,迫使中國儘快對法妥協,早日結束戰爭。英美等國並不希望中國取得對法戰爭的全面勝利,因為這可能會使得清廷對西方列強採取強硬措施,譬如英國外交大臣就曾說過,“中國的任何勝利,都會一般地對歐洲人發生嚴重後果”。
而中國的兩個鄰居,俄國和日本,也在虎視眈眈地注視著戰爭的程序。拿俄國來說,早兩年因強佔伊犁的陰謀未能得逞,目前正企圖利用中法戰爭渾水摸魚。1884年9月,在法國突襲馬尾港的福建水師之後不久,俄國報紙竟然聲稱:“中國伊犁背約,將來法攻中國,俄亦欲奪疆土。”俄國人對土地的貪婪,的確讓清廷頭疼不已。
更為嚴重的是未來的中日衝突。中法戰爭期間,日本策動朝鮮的親日派開化黨發動“甲申政變”遭到失敗後,也不斷鼓吹武力侵朝,這對中國北方的安全形成了潛在的巨大威脅。1885年初,正當中法軍隊在北圻激戰之時,日本代表伊藤博文來華與李鴻章談判有關朝鮮“甲申政變”的善後事宜,卻與法國駐華公使巴德諾暗通款曲。清廷當時最擔心的就是,法國和日俄勾結,南北呼應,乘機在北方挑起事端,到時清廷根本無法同時應對。畢竟,以清廷當時的實力,是無法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
此外,當時臺灣仍受到法國艦隊的嚴密封鎖,形勢險惡。而越南當局在中法戰爭中一味妥協投降,甚至在法國人的脅迫下公開斷絕了同清廷的宗藩關係。越南的離心離德,也讓清廷心灰意冷,失去了繼續援越抗法的信心和理由。
正是出於多種考慮,慈禧太后在權衡利弊後,決定舍越南而保臺灣,承認越南淪為法國保護的現狀。恰在此時,法國茹費理內閣垮臺,新的法國政府對持續的戰爭也感到不堪重負。正因為雙方都不想再打下去,兩國間已進行了多日的秘密談判便開始互相妥協,彼此都表現出和平解決的意願。
1885年1月,在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的插手干預下,清政府授權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駐倫敦辦事處的英國人金登幹作為中國代表,同法國外交部進行秘密談判。得到清廷授權後,金登幹於4月4日同法國外交部政治司司長畢爾簽訂了《巴黎停戰協定》(又稱《中法議和草約》)。
金登幹籤的只是初步的合作意向書,正式文字還要雙方正式代表重新談判擬定。後來,法國政府代表兼駐華公使巴德諾來到天津和李鴻章進行談判,以敲定和議最後的正式文字。1885年6月9日,中法雙方在天津簽訂《中###訂越南條約》(通常稱《中法新約》),和約共十款內容。
在隨後的1886年到1888年,根據《中法新約》的約定,清政府又和法國簽訂了《中法越南邊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務條約》、《中法續議商務專約》等後繼條約,由此,法國終於開啟了通往中國西南的商業之路。
中法之戰結束了。在這個戰爭中,清廷乘勝求和基本沒有什麼疑問,但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