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叫計程車送妹妹過去就行了。
兄妹倆按上課的時間提前半個小時出了門,很快就叫到了一輛車,可是沒想到路上堵的利害,眼看著上課的時間要到了,可什剎海的影子還沒看見呢。羽清著急,一個勁兒地嚷著說要遲到了。羽明只好催促司機說:“師傅,麻煩您快點兒,我們上課要遲到了。”
司機哼哼了兩聲,搖著頭說:“我倒是想快,也得快得起來呀。我還想多拉兩趟活兒呢,我早上五點就出門了,剛賺夠了份兒錢。我不想快?誰不想快誰是孫子。可是你看看,你看看,到處都在修路,走哪哪兒堵!”
“還真是的!”羽明答道。
“可不是!您沒聽說嘛,ChinaChina,就是拆這兒拆那兒!”
“師傅可真夠逗的!”羽明聽了忍不住呵呵笑起來,“算了,您就悠著開吧,晚了就晚了。下次我們記得早些出門就行了。”
“哎,你這個小夥子,行!通情達理,將來準錯不了!哪家的姑娘要是能嫁給你那可是有福了。”司機一邊說一邊衝著坐在旁邊的羽明豎了豎大拇哥,羽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算來羽清來梁家上課已近十個年頭了。在這十年裡,羽明是第一次陪著妹妹一起來上鋼琴課。因為路上堵車的關係,他們來得有些晚了。才進中院,就一眼看見琴房的門敞開著,遠皓正坐在鋼琴的前面彈琴,而梁渠和閩喬則站在旁邊聽著。不想遠皓還沒彈完就被梁渠打斷了。
“這感覺不對,不對,差得太遠了。這曲子是旋律優美以及和聲背景豐富的浪漫派作品。速度上要彈奏成有感情的行板。要注意肖邦作品中的“魯巴託”,就是在一首整體的節奏嚴整的作品當中,允許某些片段、某些樂句不嚴整。“魯巴託”在義大利中文翻譯為“奪過來”,可以理解為在一樂句中,前面的幾個音擴充一些,時值上長了一些。這些時值是從後面的幾個音上奪過來的,這就要求後面的幾個音速度上要快一些,使得整體上聽起來還是非常嚴整。這是一種伸縮性比較強的節奏,但還是要與隨意地自由地節奏律動區分開。在彈奏肖邦的作品時,一定要加強這種“魯巴託”節奏律動的訓練。另外,左手的和聲背景彈奏得要清楚,力度上決不能喧賓奪主,影響右手得旋律。這首作品中高潮速度上可加快一些。但絕不能太快,快得沒有任何理由能解釋,應彈奏得恰如其分。遠皓,你再來試試”。
遠皓重新彈了起來,可剛彈了一小段兒梁渠又揮揮手打斷了他。
“不對,感覺還是不對。你沒能很好地理解肖邦的《夜曲》。《夜曲》是歌詠出甜美感傷旋律的夢幻型小品,很適合肖邦鋼琴音樂中特有的詩情,以及優美細膩的旋律表現。肖邦的《夜曲》從1827年寫到1846年,也就是從華沙音樂學院時代經過維也納時代,直到去世三年前,幾乎涵蓋了整個創作期。雖然現在談到“夜曲”,幾乎都會首先想到肖邦的21首《夜曲》,但這並不是他發明的曲式,而是比他大三十歲的愛爾蘭作曲家約翰。費爾德所創,曲名可能是來自天主教會的“夜禱”。費爾德與肖邦一樣,是鋼琴家兼作曲家,作品有很濃厚的浪漫主義精神,充滿了想象力與激動的情感。他的《夜曲》大多旋律優美情感細膩,但有時過於柔弱,甚至有些多愁善感。不過“夜曲”雖然是費爾德首創,卻是到了肖邦手中才得以發揚光大的,內容與形式都變得更為豐富,且藝術性更高,效果更美。肖邦一生中共創作出21首《夜曲》,其中有18首是以兩曲或三曲一組的形式在生前出版。他早期創作的《夜曲》中就留有費爾德的痕跡,但從形勢與內容上看,肖邦的《夜曲》已超過費爾德的功力。就肖邦的《夜曲》而言,各個層面都是多樣性的,費爾德則較為單調。有位音樂評論家曾經說過:“肖邦把費爾德創造的形勢發揚光大,除了注入戲劇的活力之外,也增加了更多的熱情與宏偉性。單就鋼琴技巧而言,《夜曲》在肖邦的作品中的地位或許不如《前奏曲集》,《練習曲集》與《敘事曲》等重要,但是這21首從心底裡直接湧出的感情與思考,卻可說是更純粹表達出心聲的真實音樂。尤其是肖邦最後幾首《夜曲》具有晚期創作的特色,不再華麗,而更內斂質樸。充滿平靜的抒情旋律,不時流露出一種悲切、孤寂的感受,這也正是肖邦生命晚期心境的寫照。”梁渠的聲音裡充滿了感情與磁性,他的講解不僅讓這幾個學音樂的孩子動情,甚至讓站在門外的那個政法大學的高材生都如醉如痴了。羽明正在恍惚之間,又聽見梁渠接著說道:“重新來一遍試試看。”
遠皓又彈起來,這回還沒等梁渠說不行呢,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