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長黎光一起率部解放了張家口。解放後,升任第68軍政治委員。1970年任山西省軍區政治委員,並在這個崗位上離休。
李水清晚年住在西單附近一個安靜的院落裡。回首往事,他感慨萬端。
1934年10月,年僅17歲的李水清跟隨中央紅軍踏上漫漫長征路。次年5月24日,紅軍先頭部隊紅1師第1團經60公里強行軍,殲滅川軍兩個連,強佔了大渡河南岸的安順場(今四川省石棉縣),繳獲一隻小船,並控制了渡口。
時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隊分隊長的李水清,奉軍團政治部主任朱瑞命令,帶領6人宣傳隊趕到渡口,協助對擔任渡河戰鬥任務的2連進行戰鬥動員。
宣傳隊從政治部帶來了17份慰問品,給每位突擊隊員發一條印著“祝君平安”的白毛巾、一個搪瓷碗。
16名突擊隊員們接過慰問品,聽了李水清傳達朱瑞關於此次戰鬥不僅關係到渡河的成敗,而且關係到將來中國革命成敗的重大意義後,都非常激動,高聲表示堅決完成任務。
最後一份慰問品,李水清發給了營長孫繼先。這位強渡大渡河第二船時的營長,建國後成了酒泉航天發射中心的創始人。
李水清談起這段經歷時,說:“當時,紅軍物資匱乏,這算是很貴重的獎賞了。”
發完慰問品後,2連連長熊尚林就帶著突擊隊員來到了大渡河安順場。
安順場渡口河寬300餘米,水深流急,浪聲轟鳴。蔣介石想利用這處天塹,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南岸,使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
對岸渡口附近有幾個碉堡,四周都是黝黑的岩石,不遠處有個四五戶人家的小村莊。國民黨守軍就隱藏在小村裡。
25日上午,戰鬥開始後,紅軍著名神炮手趙章成拿出了僅有的5發炮彈,那是他從中央蘇區一步步背出來的,浸透了他的無數汗水。趙章成只用兩發炮彈,就讓守軍碉堡飛上了天。
4名船工划著僅有的一隻小船,載著2連的17名勇士在槍林彈雨中艱難而緩慢地駛向北岸。
直到今天,回憶起那令人心懸的一幕,李水清還為這些船工和17名勇士能全部安全過河而感到無比欣慰。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閱兵師長李水清和他的步兵第199師(2)
勇士們在紅軍炮火掩護下衝上岸灘後,小村裡果然衝出一股守軍,企圖把勇士們消滅在岸灘上。
此時,趙章成又打出了1發炮彈,命中敵群。
熊尚林率勇士們衝上北岸,拼起了大刀……
大渡河銘記下了17名勇士和4名船工建立的歷史功勳。他們分別是:連長熊尚林,2排長羅會明,3班長劉長發、副班長張麥克,戰士張桂成、蕭漢堯、王華亭、廖洪山、賴秋髮、曾先吉,4班長郭世蒼、副班長張成球,戰士蕭桂蘭、朱祥雲、謝良明、丁流民、陳萬清。船工帥士高、王有能、簡成榮、鄭本源。
熊尚林後來在平西抗日根據地與李水清並肩戰鬥過兩年多,一個當營長,一個任教導員。1940年,熊尚林調平北工作,在一次戰鬥中身負重傷後犧牲,為祖國和人民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長征勝利後,李水清先後參加了東征、西征、山城堡等戰役、戰鬥。
抗戰中,李水清先後參加過平型關大戰和百團大戰,轉戰華北。1947年10月擔任華北野戰軍第2縱隊第5旅政治委員,李佈德為旅政治部主任。
第5旅,在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名聲顯赫。它的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1師,1937年秋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幾經轉隸,至1946年3月改稱為晉察冀野戰軍第2縱隊第5旅,1949年2月改稱第20兵團第67軍第199師,下轄第595、第596、第597團。
1949年初,李水清出任第199師師長,李佈德為師政治委員。
北平和平解放後,人民解放軍第18、第19、第20兵團揮師三晉,直指國民黨軍在華北的最後一個大城市——太原。
太原是閻錫山統治山西38年的大本營。
美國記者曾這樣描述:“任何人到了太原,都會為數不清的碉堡而吃驚,高的,低的,方的,圓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構成了不可思議的密集火網。”
在這個防禦體系裡,閻錫山又特別經營了太原城的“看門虎”——臥虎山。
臥虎山是太原外圍防線中最堅固的陣地,城池險要,工事堅固,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