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鵲始族
(讀者,從這一篇開始,我們讀原文,請準備好原本山海經作參照)
這一篇講述一支古老的原始氏族人採集遷徙的故事。這篇故事依據這支始族的祭祀辭。講述始族經歷的祭祀辭在今天叫作史詩又叫作祖先歌。
有一條古河道叫作濟水,濟水在今天的黃河道上流過。這條濟水已經堙沒在黃河的河床下面,或者說是黃河道的古名。又有一條水在今天的地圖上標記廢黃河。廢黃河是從黃河分支流向淮水的一道水流。一支叫作鵲的始族在濟水和廢黃河之間生存著。這塊地方叫做古河道。在鵲始族時代,濟水和廢黃河的地方是大片的水域,對這片水域,鵲人叫做西海。有麗鹿之水流向西海,就是說鵲人生存在在泰山地區,這裡是山東丘陵的西坡。
這是一篇記錄鵲始族的史詩。鵲始族在古河道地區生存著,繁育著,使用古老的鵲方言。
在泰山南50公里,一個叫作大汶口的地方,出土了遺址。這就是著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大汶口人的時間是在公元前4千年以後。在大汶口人時,黃河海溝已經淤積成了陸地,而在鵲人時期海溝正在淤積。可知鵲人是大汶口人的祖先時期,早了大汶口人不止千年。
鵲人從招搖這一支分支來到古河道,這一支分支也就將自己的領地叫作招搖。招搖是個沒有傷人的野獸,食物又充足的地方,鵲人確實找到了理想的住地。在這塊地方,棲息著白耳朵的猴子,凡是有猴子棲息的地方一定沒有傷人的兇獸,而且,猴子的食物也是鵲人的食物。
在招搖這塊地方,還有叫做祝餘的植物,是一種灌木。祝餘的嫩葉可以吃。祝餘,又叫諸餘,唐以後叫做茱萸。有一首唐詩說,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可知,祝餘在古河道普遍生長。
還有一種樹叫做迷榖,是這個地區通常的樹木。穀樹是什麼樹呢?在今天,常見的樹有楊柳松柏,在6千年以前是穀樹。在今天這種穀樹可能在我們身邊,只是語言的原因,無法知道是哪一種樹。
鵲人在這裡住下來,搭草苫,挖地穴,採嫩葉樹果,撿拾小蟲子。幾百年過去了,鵲人發生了幾次的分支,領地不斷擴大。
山東丘陵的古人口有2個來源。1,山西芮城人的後代至少在幾十萬年裡向東遷徙,成為了山東丘陵的土著。2,距今萬年大洪水時期從桑乾河向南遷徙的東夷人。這部分人口集中在丘陵的北坡和東坡。在今天已經知道,至少距今八千年有村落出現,基本的詞語開始形成,古漢語起源於太行人(從磁山到濮陽)。從語言看,鵲人與太行人親緣,是最早與太行人融合的芮城人後代。
總之,鵲人在招搖時期組成了村落,能夠講述自己,但是還沒有崇拜,是在“辨識環境”的階段。
文中說:
“食之不飢,食之善走,佩之不迷,佩之無瘕疾”,表明鵲人對生活環境有了朦朧的認識。
招搖……堂庭……猿翼……杻陽……鵲人發生了不少於10次分支。如果始族百年發生一次分支,那麼,十次分支就在千年以上。因此可以知道,鵲人在古河道地區生存的時間不少於千年。
不少於千年的時間,不少於10次的分支。我們的祖先,鵲人一定有很多的事情向後代講述,而且,每一支分支始族都有自己分支的祖先歌。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一份綜合資料。下面作一些詞語的解讀:
猿翼山:猿,是猴。翼,是鳥。猿翼山就是猴鳥山。招搖和堂庭是方言的音譯詞,猿翼是方言意譯詞。
腹蟲:就是蛇,腹蟲是對蛇的翻譯。虺:也是蛇(蛇的古漢語方言還有龍)。不長的話出現了這麼多同義詞,說明了多種語言(方言)發生了融合,說明了在長的時間裡多個方言的始族匯合起來。
經過了千百年的歲月,西海已經淤積成了溼地,成了河網地貌。鵲人的領地擴大了,能夠到水邊去。但是,對於不常見的龜,蟲,蛇,木還是很害怕,巫傳達祖先的警告:
“不可以上。”
這是原資料的話,不要到有野獸的地方去,不要走出領地。鵲人的話很出乎我們的意料:既然是猴鳥棲息的地方為什麼不可以上呢?可知這是鵲人祖先對後代的警告,那時候不是猴鳥遷徙的環境。在千年的時間裡,祖先的話流傳到猴鳥棲息的時期。杻陽分支不敢深涉水域,他們說旋(玄,黑)龜出沒在怪水裡。
鹿蜀:古時有麋鹿,又叫四不象,在水溼地棲息,在今天野生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