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2/4頁)
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延長几天——來使軍隊跨過壕溝。炮彈能擊碎鐵絲網、破壞槍械,又可以如雨點般擊中敵人的軍隊。到了敵人的防衛已經破壞得足夠嚴重時,士兵們就來個突襲。也就是說,他們離開自己的相對安全的壕坑,然後跳起來一鬨而過。
有一些帶刺鐵絲網、槍械以及其他防禦裝置必然是毫髮未損。可進一步考慮,在炮轟預期的警告下,敵人通常會操槍反擊防衛而把剩下的炮彈轉移到前線後方以加強防禦地段的力量,使之不受滅絕之災。
那些攻擊計程車兵相對地處於暴露的一方,遭受損失。而且他們還會遭遇增援了力量的敵軍,攻擊的代價是昂貴的。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辦法就是發動突襲。但這確實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敵人有警報器、掛在鐵絲網上的警鈴之類的精密的防備系統,況且一小隊士兵將發動的不間斷的突襲會讓敵軍更加警覺。
利用毒氣和化學武器會使突襲成功,但這同樣存在弊端。因為自己的軍隊也不可能攻進汙染的空氣中,帶上面具又會束縛士兵的手腳。
另一個解決這戰壕的靜止戰爭的方法就是利用坦克來使其重獲活動性。坦克可以相對安全地穿過“死亡區”,破壞敵人的設施。
當康佈雷戰役爆發時,巴頓正在查姆利尤的法國坦克兵培訓中心。英軍第一次聚集了坦克投入戰鬥的結果表明:如果利用這種新式武器進行突襲,軍隊就可以透過“死亡區”,而損失也不是很大。
11月20日黎明,在沒有槍炮響聲的情況下,英軍300多輛坦克在康佈雷附近的前線上伸展開六英里,並分派五個步兵團突襲被德國人稱為“重圍之地”的海登勃格防線。到了中午,坦克軍就已經突破了防範森嚴的敵軍戰壕,並且深入敵陣4英里。他們粉碎了把持此處的兩部分敵軍,抓獲4000名戰俘,繳獲100多支槍,而英軍只有400人傷亡。
這次大獲全勝,與其他進攻相比節省了許多兵力,在更短的時間中取得更多的土地,這樣也使西線的戰勢得到了穩定。
儘管英軍沒有利用首次突襲的成功,也沒有采用這一新趨勢的優點,但是康佈雷戰役標誌著戰術在戰爭中的首次成功應用。沒有槍炮之響而只是坦克團的突襲表明了戰場上又恢復了活力。“死亡區”可以被跨越,敵人也被摧毀。
康佈雷戰役的最快效應和不朽的價值在於它證明了坦克的價值,而那時,許多軍事專家已對坦克失去了信任。
日記:
11月19日�星期一 :離開了巴黎。向法軍的格萊德將軍做了彙報,然後被派到了查姆利尤。我看到了一些坦克,很不錯。他們給了我一間漂亮的房間和一名勤務兵。
1917年11月20日 致比阿特麗絲的信
[我的勤務兵]非常勤快,他總是叫我少校或將軍,而我卻覺得他好像在取笑我一樣。
更重要的是,巴頓竟駕駛著坦克穿越壕溝。它操作起來很簡單,尤其是對於會開車的人,而且也十分舒適。若量到小塔車頂,它就比一個人稍高一些,就像旅遊車那麼長,司機坐在前部,發射子彈的人站在小塔車上。
坦克的聲響很大。它跑得像人那樣快。它可以像照明燈那樣轉動,也可以直立或倒立。
惟一的缺點是從坦克裡面向外看很困難,司機只能從三個裂縫看出去,在小塔車上的人的視線也好不了多少。
巴頓覺得撞擊小樹然後看著它們倒下的感覺很有趣,他也喜歡在坦克動或不動時站在小塔車上開槍。
他對此非常滿意。晚上,他就檢查這機器的工作情況,並且問了許多問題,使得他的教官只好派專業的技術人員給他回答和講解。
他對14位軍官印象尤為深刻,他和他們在查姆利尤打成一片。他們來自各種部隊——步兵團、騎兵隊和炮兵團。他們都不到30歲,而且個個在突襲中因英勇作戰而受到表彰。他們總是帶有幽默地爭論著他們參加的戰鬥以及他們團隊的功績。他們開著玩笑——當一個步兵團的人說他們膝蓋陷在泥裡戰鬥了3天時,另一個人就說他們在泥沒到腋窩下時戰鬥了一週,然後第3個人說他們在泥裡待著,等他們出來時,發現他們的衣服已經爛掉了。
他知道了他的勤務兵是一個叫康特·艾渥里斯特的下士,“他拿著我的大衣,請我和他去巴黎進餐”。
查姆利尤是一所新設定的法國坦克兵軍官培訓學校。在那兒的第一週,巴頓駕駛坦克,在坦克上射擊,研究戰術策略,參觀維修店,逛坦克公園,並且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去獲知在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