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3/4頁)
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扮,也不像商賈之人啊。”
“不錯,我現在居住在太原。
此次去南方販運一批潞綢,不料被響馬奪了去。”
老者的頭搖得如撥浪鼓一樣:“響馬?不對吧。
客官,要說頭幾年路上遇到響馬,老夫敢情相信。
這幾年,當今皇上讓百姓返鄉種地,各地官府管束極嚴,我已經好長時間沒聽見響馬的事兒了。
你的遭遇確實令人奇怪。”
老者身旁一位紅臉膛的漢子甕聲甕氣說道:“以前去當響馬,很多人都是被逼的。
若有田種有飯吃,誰願意去幹那些在刀尖子上舔血的活計。”
魏徵道:“這位客官,聽你的話音像是蒲州人氏,你們那裡有田可種嗎?”
紅臉膛漢子咳了一聲,回答道:“當然有田可種。
說起來,這也是託了鄧州陳刺史之福。
我那時逃難到鄧州,陳刺史又將我們送回來,又是給口糧又是給種子,還送了許多大水車,去年總算有了收成。
看今年的光景,也許會風調雨順,比去年還要好啊。”
老者點點頭:“我也曾聽說過陳刺史的名頭,確實是一位好官。
其實新皇帝就位以來,派了許多好官到各地為百姓辦事。
說也奇怪,以前官員出行要鳴鑼開道,百姓惟恐避之不及。
現在呢,這些官員常常身著便裝,主動找百姓說話。
就拿眼前這蒲州來說,那裡的大小官員皆帶領家人與百姓一樣種田。
太極殿日勉群臣 風陵渡夜訪旅客(9)
嗯,不一樣,確實不一樣。”
紅臉膛漢子道:“說到底,還是當今皇上厲害呀。
聽說這位新皇帝年僅三十,有本事得很,且愛民如子。
皇帝這樣,手下的官員當然不敢刮地皮了。”
老者抬起頭,悠然道:“老夫有緣,曾經見過當今皇上一面。
那是老皇帝在太原起兵的時候,突然突厥大兵來犯。
嗯,太原人當時稱呼新皇帝為二郎公子。
是這二郎公子領兵前去抗擊突厥兵,說也奇怪,突厥兵一聽二郎公子的名頭,頓時嚇得自動退兵了。
那日二郎公子領兵返回太原城的時候,我在人縫中瞧見了他的模樣。
嘖嘖,你瞧他臉如滿月,目如朗星,身高八尺。
那時我心裡就想,這二郎公子不同凡響。
你們看,他現在果真坐上金鑾殿了。”
李世民微笑道:“老爹真有福氣,我到過京城多次,還從未見過皇上之面哩。
不過新皇帝遠在京城,他再有本事,天下之大能管得過來嗎?”
老者搖頭道:“看客官的歲數,不過三十出頭吧?知道我多大了嗎?我今年六十三,算來也經過好幾代皇帝了。
根據我的經驗,皇帝是什麼性子,那麼下面的臣子也相同。
記得有句話叫‘上行下效’,靈驗得很哪。
比如隋文帝時,天下富饒,我的家境就比較寬鬆,到了煬帝末年,家裡就有點揭不開鍋,沒奈何,我一面做點農活,一面想法販點絲絹,以貼補家用。
到了本朝老皇帝時,日子雖好過一點,然戰爭不斷,也是艱難。
打從前年開始,新皇帝不再打仗,一心興旺農桑,對,聽說皇帝本人還下田耕種哩。
從那時開始,下面的官吏張口閉口都說要幹好農活。
這幾年儘管年成不好,總覺得有望了哩。
客官,你跑動那麼多的地方,難道就沒有感覺嗎?”
李世民用欣喜的眼光看了杜如晦一眼,心裡很覺得意。
杜如晦看這位老者很健談,因問道:“你既然販絲絹,當知現在糧價若何?”
“去年春上的時候,糧價最貴,一匹絹僅能換一斗糧。
現在嘛,一匹絹可換一斗半糧。
看光景,只要風調雨順,糧價還會落下去。”
此後,李世民又與周圍的人聊了起來。
屋內人本來要在這裡坐待天明,看到這幫衣服光鮮之人入內,覺得很稀奇,慢慢都圍了過來。
大家東拉西扯,不覺時辰已過了半夜。
常何肩負守衛之責,幾次探頭探腦觀看究竟,因李世民有令不敢入內打擾,只好自己乾著急。
李世民看到時辰不早了,遂起身對杜如晦等人道: